一次“多”出来的深度回访

作者:lhl来源:东阳日报发表时间:2020-08-02阅读次数:795

2020-08-01

    讲述人:杜丹 

    这些年,南马镇花园村发展快变化大,也成为各级媒体挖掘的新闻富矿。作为县级媒体,如何在媒体大战中选准角度,斩获独家报道,并不容易。非常幸运的是,2014年我和通讯员王江红采写的《“花园”缘何摘了最先那朵“花”》分别荣获了中国县市区域报新闻奖一等奖、浙江省县市区域报新闻奖二等奖、浙报集团县市报创新主题报道竞赛一等奖、金华新闻奖一等奖。

    事实上,它源于一次常规报道后,对新闻事件的持续跟进——一次“多”出来的深度回访。

    2014年6月,浙报集团领导、有关媒体专家到花园集团采访。集团负责人在介绍发展史时,提到“企业为了做强做大,关停了起家企业,为今后更好地发展腾出时间、空间”。

    只是简短的几个字,但时任采访中心主任的斯向阳却敏锐地嗅到了其中的新闻价值:花园集团的“摘花”之举,是为了让其他花更加鲜艳夺目,与当时省里提出的经济发展转型升级这一政策相吻合。回来后,他便交代我前往采写,并事先进行了策划指导。

    我们进行了深入采访,上自花园集团总裁邵钦祥,花园集团副总裁、时任南马区工办副主任的马文德,下至在服装公司干了30年的工人,并走进花园服装公司原址进行探访;一次采访不够,就第二次。经过几次采访,对花园集团的发展思路、转型升级,有了更清晰的了解,并得到翔实的背景材料。回来后,斯向阳主任和值班总编、编辑又认真进行了修改。文章简短意赅,却有细节有现场有背景有人物,把一个企业在转型升级中经历的阵痛都体现了出来。

    看似一家企业的发展史,实则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众多企业在经济发展、转型升级中的一个鲜活缩影。我想,这就是这篇文章获奖的最大原因吧。

    这次采访,让我印象深刻,也给我带来了许多启示和思考——作为记者,一定要有敏锐捕捉新闻的能力;要有追根究底、寻求真相的好奇和坚定;选材的切入点要小,要选择独到的报道视角;要静得下心,有反复打磨文章的耐心,在最短时间内抓住读者的眼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