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项改革任务明确时间表
浙版“简政放权”:近两成改革任务与“互联网+”相关
6月9日,浙江省深化“四张清单一张网”改革推进职能转变协调小组召开第一次会议,明确今年的80项改革任务的责任单位和时间进度。
自2015年4月18日,国务院成立推进职能转变协调小组以来,已有浙江、内蒙古、青海、海南、甘肃、河北、安徽等地方政府根据中央部署成立相应的协调小组。
在此次会议中,浙江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袁家军指出,一些真正含金量高的审批权力还没有被触动,该放的还没有放到位,广大人民群众对改革红利的“获得感”不强。这也是全国各地普遍面临的问题。
80项改革任务时间表确定
根据方案,浙江今年的改革任务有80项,比国务院安排的多15项,而且每项工作举措都明确了责任单位和时间进度。
比如8月底前,由浙江省发改委牵头,制定企业投资项目50天高效审批方案并开展试点;12月底前,由浙江省政府办公厅、省财政厅牵头,推广浙江政务服务网统一公共支付平台应用等。
简单梳理发现,今年的工作方案中有14项改革任务与“互联网+”相关。除了浙江政务服务网功能的完善,还包括打破信息孤岛,推动有关部门间横向联通和省与市县纵向贯通。
相比全国层面,浙江增加了省发改委牵头的有关信用浙江建设的两项工作,如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失信黑名单制度、行政管理事项应用信用记录和报告等。
为推动此任务的完成,日前浙江省成立上述协调小组。
协调小组由省长李强担任组长,常务副省长袁家军、秘书长李卫宁担任副组长,下设“四张清单一张网”改革组、行政审批及投资审批改革组、职业资格改革组、收费清理改革组、商事制度改革组、教科文卫体改革组等6个专题组和综合组、督查组、法制及专家组3个功能组。
2014年,浙江推出以“四张清单一张网”为抓手的“浙版”简政放权。“四张清单”具体指的是政府权力清单、企业投资负面清单、政府责任清单、省级部门专项资金管理清单。“一张网”指的是浙江政务服务网。
目前,浙江省级审批事项已减少到396项(其中省级实际执行314项、委托市县执行82项);省级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在去年底已全部取消;40多个部门实行了一站式网上审批。
将借鉴已有经验
“之前都是相对容易推进的改革举措,现在进入了改革的深水区。”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胡税根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指出,这次浙江成立协调小组,也是针对目前改革难度加大、复杂性变强的局面,希望在不同层级之间协调利益,进行系统性的改革。
行政审批改革中,放权仍是较大的障碍。正如袁家军所说,一些真正含金量高的审批权力还没有被触动,该放的还没有放到位。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调研中心主任杨建华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指出,他在去年参与浙江省政府权力清单的讨论和制定过程中,清楚了解到有些部门还是想保留一些审批权力,尤其是核心权力,还是掌握在部分政府部门手中。
胡税根还指出,针对政府责任清单,除了明确原则性的内容,如何细化和操作化责任的追究,也需要进一步研究。
面对这些困难,浙江省层面将借鉴已有经验,今年要建立健全“四张清单”动态调整机制,继续探索企业投资负面清单管理方式,加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清单改革力度。
根据了解,浙江嘉兴、海宁等地的简政放权走在前列,其中,浙江海宁作为市场资源要素配置改革的试点工作,目前正从政府的强力推进逐渐向权力下放过渡,试点从2014年开始,按照计划要在3年内能有所成效。
嘉兴的市县一体化改革试点也已经尝试一年多,“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做了铺垫,以后可能会在全省范围内铺开。”胡税根说。(记者 姚建莉 实习记者 朱艺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