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家传世 留物留声——访古琴高技能人才丁志标

作者:lhl来源:东阳日报发表时间:2020-11-19阅读次数:935

        □首席记者 孙新萍 通讯员 杜娅玲

        昨日,东阳古琴斫制技艺非遗传承人丁志标如往常一样,在自己的古琴工作室认真创作。用“不事王侯不种田,日高犹自抱琴眠”来形容丁志标的日常生活,可谓恰如其分。

        斫琴是指对中国民族乐器——古琴进行精工细作的一种工艺技术,需要具备专业技术的琴师完成操作,需体现其散、泛、按音质的匀称等诸多专业要求。一张优秀的琴问世,除了精良的材料,高超的斫琴技艺,还需相当的弹奏水准,这是一个演奏与制作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过程。2007年起,丁志标每月两趟到杭州拜师习琴;2009年开始精研斫琴之技,成立市思韶山房古琴工作室,沉浸在斫琴世界中。

       从东阳木雕技校毕业后,丁志标进入原东阳木雕总厂工作,刻苦学习书法、绘画、篆刻等技艺。此后,他在箱包产业打拼出一方天地,却念念不忘曾经学过的手艺,想找一个具体的载体融合传承,斫琴就成了他口中“一辈子的事”。为能制作出更佳的琴,他苦思冥想,甚至晚上睡觉时也不例外。他说,斫琴就像在运算一个庞大的排列组合,对它的探索没有止境,每天都像有什么力量在推动着他,想知道自己新制的琴,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如今,他已经是业界很有名气的古琴斫制者,不时有外地同好慕名来东阳向丁志标请教。

      丁志标也是21世纪最早把古琴艺术引入东阳的艺人,又是古琴艺术被确立为世界文化遗产后省内首批斫琴者。2018年,由他组织申报的“古琴制作技艺”被列入东阳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许多人以为东阳历史上没有古琴制作技艺,现在我们可以自信并自豪地说,东阳的古琴无论是斫制还是弹奏,都曾经走在中国前列。”丁志标高兴地说。

      丁志标家里的古琴形式丰富,有正合式、仲尼式、落霞式、混沌式、师旷式等,他在千祥镇和江北街道的古琴作坊里有许多等待再加工的古琴坯件,并备有坯房和用来漆琴、砂琴的各个工作间,还有随处可见的制琴工具……他说,思韶山房古琴工作室是一个可无限延展的平台,他计划扩建工作室,腾出1000多平方米,打造一个古琴文化空间,打造东阳古琴的高地,为东阳文化加分。

      11月1日,以“非遗传承·艺术生活”为主题的思韶山房古琴作品展在义乌市七墨美术馆举行。丁志标奉上古琴名曲《平沙落雁》,还展示他创作的25款古琴精品。由弹琴而斫琴,一路行来,丁志标把妻子、儿女引上古琴艺术之路,还为东阳涵养了一批古琴艺术拥趸。其妻胡晋还发起创立东阳市古琴协会并担任会长,这是金华市首家县市级古琴协会,受到业内专家的高度评价。

      12月8日,丁志标将带着作品去杭州参加全国顶尖斫琴展,他已经许多次参加国际国内知名斫琴展。丁志标说,向人家学习,交流探讨,取长补短,扩大知名度,把斫琴的声音传出去。丁志标最大的愿望是把自己的斫琴作品留下来,把自己的声音留下来,传家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