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横店美好生活之路”座谈会暨《风雨人生》首发仪式在横店贵宾楼举行。
首发仪式上,相关领导和徐文荣共同为新书揭幕;徐文荣还分别向国家图书馆、浙江省图书馆、金华市图书馆、东阳市图书馆、横店镇图书馆、横店影视职业学院、横店高级中学等单位赠书。
随后,与会领导嘉宾围绕“横店美好生活之路”这一主题畅所欲言,对横店的发展成就给予了充分肯定,也对横店未来的发展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建议。本报记者整理了部分嘉宾的发言,以飨读者。
《风雨人生》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是2011年上海中西书局出版的《徐文荣口述:风雨人生》的修订增补版。《风雨人生》从徐文荣先生的童年写起,记录了他所经历的风风雨雨,及其所创造的巨大成就,共分为八个章节,分别为《总叙》《第一章 苦难童年》《第二章 风雨青年》《第三章 奋斗中年》《第四章 成功老年》《第五章 伤感暮年》《第六章 梦圆晚年》《后记》。
孙是炎: (《风雨人生》口述整理者)
今天在现场,我想表达三层意思。
第一层意思是感谢。这本书讲述了徐文荣先生跨度达80年的精彩人生故事,没有他的亲身讲述,也就没有这本书的出版,我们也就不可能了解到那一段段发生在过去的故事。我们知道,一个国家的发展有国家的正史,也有老百姓的野史,还有个人的成长史,它们共同构成了整个国家、民族的历史,所以个人史和国家史往往是连接在一起的。徐文荣先生曾经说过一句话:“个人的命运总是同国家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通过这本书,我们可以看到我们的国家是怎么一步步发展到今天的,我也特别感谢徐文荣先生为我们讲述了这么一个非常真实、生动的历史故事。
第二层意思,我想说一下,我不是横店本地人,我老家在浙江台州。1992年之前,我在四川省攀枝花的大型国企攀钢工作了近二十年。1992年,我受到横店集团的感召,也从《光明日报》上看到了一篇标题为“横店如何吸引人才”的文章,当时毅然决定跨越几千里的路程跑到横店,从大型国企跑到了乡镇企业,在徐文荣先生的领导下,我在横店工作了二十年,直至退休后才离开横店。离开以后的8年来,我每年都要回横店几次,可以说,自己算半个横店人了吧,在二十多年工作中,也接触了国内外不少来横店访问的专家学者,给我留下最深的印象是,来访的专家学者都觉得横店的发展是个谜,还有许多人感觉到,横店是个梦幻世界,特别是年轻人,觉得横店是个“梦工厂”。早些年,很多外来游客到了横店镇还要问,“横店影视城在哪里”,大家对横店的概念还很模糊,以为横店影视城就是一个城墙围起来的城。至于对横店的发展历史更是鲜为人知,以为横店一直是眼前所见的这个样子。我想告诉他们,我刚到横店的时候,整个横店没有一条水泥路,全是砂石路,现在大家可以看到,横店已尽是柏油大道。所以怎样才能读懂横店,揭开心中的谜,我想这本书可以提供答案,读懂了徐文荣的这本口述史,也就读懂了横店,所以说这本书是非常有价值的。
第三层意思,依据我在横店几十年的生活和工作经历,我深深体会到,徐文荣是我这一生认识的人当中,真正的“文章大家”,他把文章写在大地上,写在横店的土地上,而且这篇文章越做越大,影响也越来越大。最后,我也想读一下自己写的五言诗,“禹山有金牛,能人信难求,文章千年史,荣泽万代流。”来表达我对徐文荣先生的敬意。
当前,全党上下正在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这次全会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并对如何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做出新的谋划和部署,为我们深刻认识新时代文化建设新使命、创造中华文化新辉煌明确了前进方向。
横店比较早地注意到文化与旅游对经济的拉动力。徐文荣老爷子敢闯敢试,带领横店乡亲,开发文化力,发展影视拍摄基地为主要产业,走文化旅游相结合的道路,将一个没有自然资源和交通优势、人均耕地不足半亩、年收入只有几十元的穷乡镇,变成为我国“乡镇综合竞争力100强”;使横店蜚声中外,成为农村改革、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和文化产业建设创新的典型,令人敬佩。
在《风雨人生》一书中,徐文荣老爷子用朴素的语言讲述了一个个深刻的哲理。如“人的一生不外做人与做事”,要“先做人,后做事,做好事”“要多为人民办好事,少为个人谋私利”“老百姓说你好,才算成功”“财富只有贡献给社会才有价值”……完全符合党中央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正是有无数个徐文荣老爷子这样的优秀共产党员,大胆地试、勇敢地改,我们国家用40多年的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横店坚持共同发展、共同富裕的生动事例,也深刻说明了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雄辩地证明了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
当下,我国正在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希望横店抓住机遇、继续加大文旅产业的发展力度,将其做大、做强,为横店发展培育新动能。
徐继宏: 中国文化报社浙江站站长
作为一名文旅宣传工作者,我在《风雨人生》一书中,发现了许多徐老先生关于文化力的观点,尤其是“挖掘文化力,培育文化力,宣传文化力,要把文化力作为发展生产力的内在驱动力”这一观点,对我的启发很大。
文化力就是生产力。《风雨人生》一书,是徐老爷子80多年艰辛而又精彩的心路历程的叙述,也是横店美好生活的最美诠释。美好生活,文化小康,文化强国,《风雨人生》把横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文化小康的实践、文化强国的期许呈现给社会,呈现给读者,是徐老爷子赠予新时代的宝贵精神财富。
在《风雨人生》的字里行间,能充分感受到老爷子坚持物质富裕和精神富裕、富口袋与富脑袋两手抓、两手硬的思想,充分展现了他的家国情怀和铁肩担当。书中有许多关于文化、旅游和影视产业的金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每一件事,每一步路,每一个历程,每一句心里话都值得我们这些晚辈去认真学习、思考、研究。
作为文旅口子的宣传工作者,接下来我们要从《风雨人生》一书中挖掘更多的经验做法,更好地打造出文化小康的横店样本。
马振寰:(中国日报社浙江站站长)
这是我今年第三次来横店了。8月份的时候来采访横店的全面复工复产,并在《中国日报》的头版以及二版整版刊登报道;11月,横店天下农民收藏馆试营业,我也来作了报道;然后加上这一次“横店美好生活之路”座谈会暨《风雨人生》首发仪式,反映出了我们《中国日报》作为国家的外宣媒体对横店的重视程度。
大家都知道横店向来有“东方好莱坞”之称,横店本身是一个新闻富矿,是一个受到海外读者高度关注的地方。今年下半年,据我统计,我们第一批出来采访的记者就去了两个地方,第一个是义乌,采访当地的外贸情况;第二个就是横店,来采访影视行业复工复产情况。作为中央的一个主要文化宣传单位,《中国日报》在海外的影响力比较大,我们的全媒体用户已经突破了两个亿。横店集团作为一个超大型的民企集团,我们希望将来在新闻报道上,特别是在国际传播、海外交流等方面加强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