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疫情,扯下美国的面具——防控不力,确诊病例超3370万;损人利己,疫苗夹带“政治私货”

作者:lhl来源:浙江日报发表时间:2021-07-07阅读次数:437

       近期,美国变异新冠病毒感染病例持续增加,全美每日新增确诊病例数又有抬头趋势。

       据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7月2日发布的每周疫情报告,目前美国7日平均日增新冠病例约12500例,较前一周增加了9.1%。

       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最新统计数据显示,美国累计新冠死亡病例超过60.5万例,累计确诊病例超过3370万例。这些悲剧的数字背后,是非洲裔、拉美裔等少数族裔与白人相比更高的感染、住院和死亡风险。与此同时,美国国内对于疫苗接种的党派分歧也越来越明显,各州之间、城乡之间接种比例有显著差异。

       在这场全球公共卫生危机中,美国更是将大国应有的担当和责任抛在脑后,极力奉行“疫苗民族主义”,没有疫苗时千方百计掠取抗疫物资,有疫苗后就把疫苗当做追求自身利益、巩固全球霸权的工具。美联社7月1日的统计显示,美国仅向10个受援国家和地区发出了不足2400万剂疫苗。美国国内疫苗却面临高度过剩甚至即将过期的问题。

     “白人至上”

       少数族裔“更受伤”

       200多年前,美国在《独立宣言》中宣告“人人生而平等”。今天,种族主义仍然像“幽灵”一样,在全美各地游荡,让“生而平等”只存在于口号之中。新冠疫情更像一面放大镜,将白人至上主义弥漫、少数族裔长期遭受压迫的现实以更加悲剧的形式呈现出来。

       美国疾控中心6月数据显示,拉美裔感染新冠病毒的风险是白人的2倍,需要住院治疗的风险是白人的2.8倍,死于新冠的风险是白人的2.3倍。此外,原住民和非洲裔人群感染新冠及病亡的风险也都高于白人。

       在过去几个月里,尽管美国疫苗接种率不断提升,但少数族裔的高病亡率现象并无改善。美联社6月中旬援引各州在过去四周内的统计数据举例说,在密歇根州,非洲裔占全州总人口的14%,但其新冠死亡人数所占比例却高达25%,类似情况也出现在很多其他州。

       此外,非洲裔、拉美裔等人群的疫苗接种率也低于白人。美国健康政策研究机构凯泽家庭基金会成员萨曼莎·阿蒂加指出,曾经被不公正对待的经历让非洲裔美国人难以信任医疗机构,很多拉美裔存在语言障碍,加上担心打完疫苗后需要休息会影响工作收入,诸多因素叠加导致这些少数族裔群体接种率低。

       美国国家过敏症和传染病研究所所长安东尼·福奇坦言,不同族裔间的卫生健康状况不平等凸显美国社会的“失败”。

     “这是一个关于不平等的故事,一个结构性种族主义的故事,它在过去几个世纪就有了起源。”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医疗保健创新中心执行主任戴维·阿施日前在做完新冠疫情种族差异研究后这样感慨。他指出,美国医疗体系、医疗资源分配等也是“分种族的”。

       不只是医疗,系统性种族歧视存在于美国教育、就业、福利等社会各个层面,积重难返。《今日美国报》评论说,少数族裔死于疫情的人数远远多于白人,可以归因于不平等的教育与经济体系导致他们工种受限,住房歧视导致他们居住密集,以及以牺牲穷人为代价的环境政策等。

       严峻的失业危机是又一例证。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6月报道说,在整个疫情期间,非洲裔失业峰值为16.7%,拉美裔高达18.5%,均高于白人的14.1%。分析指出,少数族裔多从事底层服务性行业,受疫情冲击更大,而且一旦失业很难重新找到工作。

       疫情期间,种族暴力事件更为频繁,美国亚裔人群成为受害“重灾区”。

       去年以来,由于美国一些政客借疫情污名化亚裔,致使针对亚裔的种族歧视和仇恨犯罪不断升级。美国仇恨与极端主义研究中心数据显示,在美国16个主要城市中,2020年针对亚裔美国人的仇恨犯罪比2019年上升149%。

       有学者指出,如果说新冠疫情暴发是“黑天鹅”事件,那么针对亚裔的歧视则无疑属于“灰犀牛”问题,绝非朝夕形成,而是美国社会白人至上主义顽疾的最新表现。分析人士认为,美国少数族裔基本都会感受到社会中隐形的种族歧视,美国的民权运动从不曾获得真正的胜利。

       近年来,由于美国一些政客不断散播种族主义言论,白人至上主义在美国重新泛起并日益膨胀。据美国民权团体南方贫困法律中心统计,美国的白人种族主义组织以每年约50%的速度激增,并且日趋极端化和暴力化。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称白人至上主义已成为新的“跨国威胁”,并在利用新冠疫情获取支持。

       政治瘫痪 党争酿成人间悲剧

       誓言在美国独立日实现“独立于病毒”的拜登政府,未能完成其在7月4日前让70%美国成年人接种至少一剂新冠疫苗的目标。根据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4日发布的最新数据,迄今为止,美国67.1%的成年人接种了至少一剂疫苗,约58%的成年人完成了疫苗接种。

       美国媒体对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疫苗接种在年龄、种族、地域、党派上都存在差异,年轻人接种意愿较低,白人接种比例远高于其他族裔,郊区和乡村居民在接种上远落后于城市居民。而党派差异尤为明显,根据美国全国公共广播电台、美国公共广播公司和马里斯特学院5月初公布的一项联合民调结果,45%的共和党人不愿告诉别人自己已接种,41%的共和党人表示不打算接种。与此同时,只有4%的民主党人和27%的独立选民表示不打算接种。

       美国《政治报》网站日前援引哈佛大学一项分析说,在目前居民接种比例至少达到60%的39个国会选区中,38个选区的代表是民主党人。相比之下,在居民接种比例不到三分之一的30个选区中,28个选区的代表是共和党人。“这些数据凸显出,接种疫苗已成为美国最新的政治断层线。”

       美国《丹佛邮报》网站一篇文章分析说,共和党人和民主党人对新冠疫情及其危险程度的评估截然不同,认为新冠病毒对美国人健康构成重大威胁的民主党人大约是持同样看法的共和党人的2倍。

       公众对病毒及疫苗看法的两极分化,与政治人物公开传递的信息高度相关。美国《科学》杂志指出,“美国的疫情应对,受到政治人物发出的矛盾信息的困扰”。《滚石》杂志网站也刊文说,共和党政客把疫苗当成党派问题,他们散播的反疫苗信息正在发挥作用。

       有美国媒体形象地指出,美国人对疫情的反应充斥着“红队对阵蓝队”的政治色彩。

       泰德·克鲁兹、苏珊·柯林斯等共和党籍资深联邦参议员日前联合发起动议,敦促美国疾控中心取消自今年2月起实施的口罩强制令。该强制令是美国总统拜登上台后实施的新政之一,要求全美范围内所有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人员都必须戴口罩,违者可能面临刑事处罚。而克鲁兹等共和党人认为,已接种疫苗者无须遵守口罩令。

       此前,16名国会众议院共和党人6月初共同提出一项法案,要求禁止商业公司、医院、疗养院、高校、保险公司等强制或以其他方式要求其员工、客户或学生接种疫苗。

       实际上,从疫情一开始,民主、共和两党及其支持者就在戴口罩、隔离措施、病毒危害性等问题上存在分歧,再加上如今在疫苗接种问题上的对立,这些都是美国“党派部落主义”顽疾在疫情防控问题上的表现。如今的美国深陷“为反对而反对”的党争泥潭,掣肘盛行,效能低下。政治瘫痪让这个拥有先进医疗技术和充足医疗资源的超级大国在面对新冠病毒的攻击时一败涂地,酿成了超过60万人病亡的人间悲剧。

       面对这样不顾公众利益的党派恶斗,安东尼·福奇只能委婉地指出,“政治分歧让协调合作行动不易形成。”而美国《密尔沃基独立报》网站一篇文章则更为直白地说,政治斗争把这场疫情变成针对反对者的战争,“但这只会浪费生命、拖延抗疫进展并加剧痛苦”。

       美国优先 “希望”只给自己

       疫情暴发后,美国大搞单边主义,一系列自私行为令世界瞠目:截留他国抗疫物资,禁止本国医疗物资出口,买断可能用于治疗新冠的药物产能,从意大利擅自运走病毒检测试剂盒等等,给国际社会合作抗疫造成严重损害。

       对于全球抗疫的重要希望——疫苗,美国更是自疫苗尚处于临床试验阶段就开始抢订、抢购,把“希望”只留给自己,将一些不发达国家和地区推入“无苗可种”的绝望境地。

       美国《华盛顿邮报》此前估算,政府囤积的新冠疫苗总量足够7.5亿人接种,而美国成年人口仅2.6亿。美国政府甚至在阿斯利康疫苗尚未得到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批准使用时就提前囤积该疫苗。

       就在美国大量疫苗被闲置的同时,世界上许多国家却挣扎在没有足够疫苗可用的困境中。非洲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6月10日,非洲只有约0.6%的人口完成疫苗接种。

       几个月来,不少国家曾呼吁美国分享疫苗,却遭拒绝,其中不仅有邻国墨西哥和加拿大,还有欧洲盟国。据路透社报道,截至3月,美国仅象征性地向墨西哥和加拿大“出借”约400万剂阿斯利康疫苗。根据安排,两国要在今年晚些时候如数“归还”。

       在国际社会要求分享疫苗的压力下,美国政府终于在5月中旬宣布,将在6月底前向全球分享8000万剂新冠疫苗。但分析人士指出,美方宣布的这一数字只具有象征意义,对于全球疫苗缺口来说是杯水车薪。美国—东盟商务委员会主席亚里克斯·费尔德曼说,与东南亚地区的需求相比,美国的捐赠数量可谓“沧海一粟”。

       然而时间进入7月,美国承诺的疫苗大半仍未兑现。即使是已经交付的疫苗,也夹带了美方的“政治私货”。有分析指出,尽管美国政府在宣布疫苗分享计划时强调不谋求政治回报,但其实际做法却难以令人信服。

       今年5月韩国总统文在寅访美期间,美方同意为55万名韩军官兵提供新冠疫苗。美国媒体认为,美方这一举动其实是用美国疫苗换韩国半导体。韩国电子巨头三星准备斥资170亿美元在美国设立新的芯片工厂,这恰好与拜登政府提出的加强美国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半导体制造和研究的政策目标相匹配。

       关于美国此前决定向墨西哥“出借”疫苗,西班牙《世界报》网站文章评论说,美国政府是在换取墨西哥加强对其与危地马拉边境非法移民的控制。

       分析人士指出,美国上述自私行径表明,其骨子里奉行的还是“美国优先”。去年,美国时任总统特朗普多次动用《国防生产法》,对部分医疗物资及新冠疫苗的生产提出要求。按照这一法律,相关美国企业必须优先满足美国国内需求,实际上限制了这些产品及其原材料的出口。此举不仅极大阻碍其他国家从美国获得疫苗,也严重影响了美国以外地区的疫苗生产。拜登政府上台后,这种情况仍在持续。

       美国纽约大学经济学荣休教授梅尔文·克劳斯5月在世界报业辛迪加网站上撰文指出,在应对新冠疫情时,拜登政府延续了某种形式的“美国优先”政策,包括拒绝向一些重要的欧洲国家提供疫苗等。这使得许多欧洲国家质疑拜登政府所谓“美国回来了”的说法。

       俄罗斯政治观察家弗拉基米尔·丹尼洛夫在俄东方新观察网站的评论更加一针见血:“华盛顿所高喊的‘美国优先’口号正以最无耻的有损美国声誉的方式贯彻落实……其他国家的关切,以及联合国发出的国际社会应展现‘疫苗团结’的呼吁,根本不在拜登政府考虑之列。”

       分析人士指出,美国大搞“疫苗民族主义”谋求私利、维护霸权的如意算盘终将害人害己。美国《财富》杂志网站的评论文章指出,“疫苗民族主义”终将导致反噬,如果全球大部分地区深受疫情困扰,剩余地区也将受到冲击。 (综合新华社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