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宣部统一部署,7月中旬,中央媒体集中采访“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花园村作为共同富裕典型成为集中采访点之一,各媒体记者对花园村推动农村现代化建设实现高质量共同富裕所探索出的有效经验留下深刻的印象。
7月31日晚,新华社播发通稿《事关全局的探路示范——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调研记》,通过壮美画卷徐徐铺展、改革创新先行探索、实干笃行压茬推进等三大部分向全国推广浙江。8月1日,《人民日报》《新华每日电讯》《光明日报》《经济日报》《工人日报》《中国青年报》《浙江日报》《解放日报》等国家级和省级主流媒体都同步刊发,《学习强国》等移动客户端以及全网平台也都进行了转载。
花园村元素频频出现在各大主流媒体中,向读者们展示了花园村红木富民产业以及共同富裕成就,成为了浙江农村率先实现共同富裕的一大亮点。文章指出——不产一寸红木的东阳市,却成为全国红木家具重镇。2012年,东阳市花园村成为浙江首家单独以村为单位创建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这里有全球最大的红木家具专业市场,也拥有最完备的红木家具全产业链,平均每天有上万名游客来游玩、购物。新华社客户端以及各网络平台还配发花园村天香湾现代农业生态园以及吉祥湖音乐喷泉夜景图片,《浙江日报》更是用花园村天香湾现代农业生态园航拍图作为一版主图配文呈现。
而就在同一天,《经济日报》还专门刊发《枝繁叶茂的共建共享——“共同富裕看浙里”系列报道(上)》通讯。文章指出——在东阳市花园村,来自四川的红木家具城员工熊志新说,自己已经把家安在这里,作为新村民,可以享受与当地村民一样的30多项福利。事实上,花园村的村民早已享受到了“市民”的待遇。在便民服务中心,可以一站式办理从营业执照到户籍、社保等600多种事务。“智慧花园”平台的建成,还让花园村村域管理插上了数字化翅膀。花园村党委副书记邵徐君说,去年10月,花园村被列入浙江省第四批小城市培育试点,这是浙江小城市试点首次从中心镇向经济强村扩容,标志着全国首个“村域小城市”的诞生。8月2日,《浙江日报》也予以全文转载。
8月2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题为《浙江探路共同富裕 抱团发展成致富“金钥匙”》的通讯,通过采访花园红木家具企业负责人以及村民来诠释“共同富裕”。文章提到,“村名花园不长花,草棚泥房穷人家。”这首歌谣是改革开放前浙江东阳市花园村的真实写照,现如今的花园村建立起了一片花园红木家具市场。目前,花园红木产业辐射到周边六个乡镇街道,数以十万计的老百姓使用这套“共富密码”过上了小康生活。
此前,中新社还以《在村里坐摩天轮、吃自助餐探寻浙江东阳花园的共富密码》为题,通过“花园村逆袭的密码:产业富民”以及“花园村的特色:先富带后富”两大部分,全面诠释花园村领头人邵钦祥几十年如一日践行“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算富;一村富不算富,村村富才算富!”的共富观。文章指出,1978年,花园村村民人均年收入仅为87元;2020年底,花园村村民人均年收入达到了14.2万元。
不仅如此,各大主流媒体微博号、抖音号、视频号等新媒体平台也是流量爆棚。值得一提的是,在微博平台里,《人民网》播发了《中国式积木!#不用1颗钉子做椅子#》视频,《光明日报》播发了《#共同富裕看浙里#“#花园村里的北大路清华路#”》以及《#共同富裕看浙里#“榫卯有多牛?#3分钟拼装一把红木椅子#”》,《经济日报》播发了《#共同富裕看浙里#“了不起的‘花园村’”》,CGTN法语频道也播发了《#共同富裕看浙里#“天下红木第一村:高质量打造富民产业”》,等等,其它许多微博号也都予以转发,一时间花园村引起了全网极大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