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律师执业权利 有效发挥律师作用

来源:发表时间:2015-09-20阅读次数:1252

相关附卷程序。七是保障律师庭审权利,包括保障律师庭审前的申请权,保障律师参加庭审和安全检查、出庭便利的具体措施,庭审过程中的诉讼权利保障、申请休庭、发表辩护代理意见,向法庭提出异议,申请查阅庭审录音、录像以及与庭审相关的通知和文书送达等内容。八是侦查机关对律师采取强制措施时,应当在规定时间内通知其所在的律师事务所或者所属的律师协会。

问:律师执业权利受到侵害时有哪些救济机制?

答:权利救济是权利保障的重要内容。各级政法机关和律师协会要在保障律师执业权利不受侵犯的同时,建立完善救济机制,确保侵犯律师执业权利的行为能够得到及时纠正。为此,《规定》对律师执业权利保障分四个层次设置了救济机制。一是投诉机制,《规定》明确了律师可以就办案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侵犯律师执业权利的行为向办案机关及其上一级机关投诉,主要由办案机关进行处理和救济。二是申诉控告机制,《规定》明确了律师向检察机关申诉控告时的处理和救济机制。三是维护律师执业权利工作机制,《规定》明确了律师向司法行政机关和律师协会申请维护执业权益时的处理和救济机制。四是各部门联席会议制度,《规定》明确了各部门要定期沟通保障律师执业权利工作情况,及时调查处理侵犯律师执业权利的突发事件。

问:对侵犯律师执业权利的行为有哪些责任追究机制?

答:为强化责任,严格落实保障律师执业权利的各项措施,《规定》明确规定了侵犯律师执业权利行为的责任追究机制。办案机关或者其上一级机关、人民检察院对律师提出的投诉、申诉、控告,经调查核实后要求有关机关予以纠正,有关机关拒不纠正或者累纠累犯的,应当由相关机关的纪检监察部门依照有关规定调查处理。相关责任人构成违纪的,给予纪律处分。

问:《规定》在完善规范法律服务秩序方面有什么具体措施?

答:为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法律服务市场秩序,优化法律服务和法治环境,《规定》提出,严肃查处假冒律师执业和非法从事法律服务的行为。对未取得律师执业证书或者已经被注销、吊销执业证书的人员以律师名义提供法律服务或者从事相关活动的,或者利用相关法律关于公民代理的规定从事诉讼代理或者辩护业务非法牟利的,依法追究责任,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问:对各地贯彻落实《规定》有什么具体要求?

答:贯彻落实好《规定》,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级政法机关的重大任务,再好的制度得不到执行,都是一纸空文。各级政法机关要加强领导,把《规定》的学习、宣传、贯彻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研究、亲自部署、亲自抓,分管领导要具体抓,扎实推进各项工作。要明确工作职责,细化分工方案,做到工作有步骤、有阶段、有目标、有成效。要加强协调沟通,落实好相关政策措施,使律师执业权利得到有力保障、律师执业行为得到有效规范、律师职能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要加强督查,会同有关机关和部门及时检查《规定》落实情况,积极解决执行中出现的问题,确保《规定》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