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屠祖斌:不做投机者

来源:发表时间:2015-09-29阅读次数:1679


他姓申屠,未见面之前,基于这个霸气侧漏的姓氏,曾猜测他会是个性格颇有棱角之人。其实不然。

与他约见于秋意满格、桂花飘香的周一下午。比约定时间提前10分钟来到他办公室时,他正在忙碌,白衬衣、深色西裤、布鞋,架副边框眼镜,神采奕奕。等闲下来,他坐于靠窗的沙发上,敞开话题。

这是一次娓娓道来式的对话,他始终微笑着,亲切得像一位相熟的兄长。

儒雅、谦和有礼、善于倾听,是他给人的第一印象。

他叫申屠祖斌,浙江万朋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

开场话题并未急于切入创业过程,而是先聊了个题外话——“申屠”之姓。

这是一个颇为稀缺的姓氏,百度显示,此姓氏人口约1.7万人,全国人口排名第554位,主要分布于浙江桐庐、东阳。关于姓氏来源,坊间流传三种说法——一是源于姚姓,出自上古舜帝的后代,属于以音讹改姓为氏;二是源于姜姓,出自周平王给申侯幼子的封地,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三是上古时期有申徒氏因音误传为申屠氏。

“第二种说法比较准确,出自姜姓。”申屠祖斌说,按申屠的家谱,他是第47代。

学霸 学科成绩的好坏,并不与未来发展潜能的大小画等号

申屠祖斌祖籍东阳,家境并不富裕,但这个家庭走出了三个浙大学霸。

老大申屠祖斌,1988年保送浙江大学,1995年拿到工科硕士学位;弟弟浙大研究生毕业后赴美国读博,现定居美国;妹妹同样浙大研究生毕业,现为杭州某高校副教授。

学生时代的申屠祖斌自带学霸光环。1985年,从马宅镇中学考入省内名校东阳中学。在这个学霸济济的校园里,申屠祖斌曾上演过一出“逆袭战”,用一个学期的时间,从入学时的年级120名跃居年级第一。之后,申屠祖斌的学霸生涯更势如破竹——1988年,高三毕业的前半年,接到浙江大学保送通知书,免试进入竺可桢学院尖子班;1992年,获得浙江大学特优毕业生荣誉,并免试保送研究生;1995年,拿到浙大硕士学位。

学霸是如何炼成的?很多人问过申屠祖斌这个问题。他笑了笑,给出以下答案——首先,不能死读书,得讲求学习效率及方法。申屠祖斌有一种很特别的学习方式,即担任班级小助教,同学遇到不懂的题目抄在纸上,贴到教室后面的黑板上,他会在30分钟之内给出详细的解题思路及答案,借此查找自己在知识点上的缺漏;其次,要有好身体,读书说到底就是体能的比拼。那时的申屠祖斌,下课铃一响,总是立即飞奔至学校操场,篮球、排球、乒乓球是他热爱的体育项目;第三,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由于家境不好,作为老大的申屠祖斌尤其体谅家人的艰辛,因此在学习上异常刻苦自觉。

“很多人羡慕学霸。事实上,学生时代的成绩好坏,并不能与未来发展潜能的大小画等号。”申屠祖斌说,他十分欣赏东阳中学的教育理念,非常看重学生的体能素质,除了语、数、外、物、化、政六门学科成绩之外,还将体育成绩作为奖学金考核标准之一。“国内目前家长教育非常缺乏,很多孩子的问题出自家长自身教育方法的问题。目前来看,中国基础教育非常需要补充家长教育、国学教育、艺术欣赏、体能锻炼等多元化课程。”

创业 企业家的两大禁忌,不可用人唯亲不做市场投机者

硕士毕业后,申屠祖斌有两个选择,一是继续读博,二是直接工作。考虑到家庭因素,申屠祖斌选择了后者。1995年,他正式就职于浙江省计经委。

但是,谁也没有想到,捧着铁饭碗的他,后来辞职创业。

这一年,正是互联网第一波信息化浪潮来袭的1997年。

问及创业的契机,申屠祖斌说,源于母校东阳中学邀请他设计一套校园网方案。“做方案前,我走访多所学校,却意外发现几乎所有学校的教育信息化进程都非常落后。”能不能为教育信息化做点什么,申屠祖斌脑海里蹦出一个念头——创业吧。1997年3月,申屠祖斌以10万元积蓄,创办了浙大万朋(原“浙大网络”)。

“创业后最大的困难是什么?”“缺钱!软件研发、市场推广都相当吃钱。”

为了找钱,申屠祖斌想了一个“曲线救国”的方式,一边做教育信息化,一边承接企业管理软件开发项目。当时,浙江中宝集团下的日发公司计划启动企业信息化建设,并公开招标。“我经过精心准备,做了一套方案,详细介绍ERP怎么做、以怎样的流程实施。”进入第二轮竞标,申屠祖斌被约谈近一个小时,快结束的时候,日发公司负责人问“合同带来了吗”。创业第一个月,申屠祖斌拿到240万元的订单。

到了2001年,资金再次吃紧。朋友建议申屠祖斌到香港找融资机会,于是他买了本《如何融资》的书,去了香港。这一去,他拿到了300万美元的天使融资。

这之后,美国Warburg Pincus公司主动向申屠祖斌伸出橄榄枝。当时,第一笔融资还未消化完的申屠祖斌并不急着找钱,他反问对方,你们能给万朋带来哪些帮助?对方说,还有除了钱之外的东西,比如企业管理、未来发展规划、团队建设等。这一次,申屠祖斌再次打开融资窗口,拿到1100万美元投资。

“为什么能如此之快地拿到钱?”“他们可能比较看中我和我的团队吧。”申屠祖斌说,他心目中的企业家具备三个要素——有激情,能带着一群人一同闯天下;有责任感,不用人唯亲,能够公平对待每一个人;瞄准一个方向坚持不懈,不做市场投机者。“而我,自创业起,一直努力在往这个方向践行。”

深耕 没有不难的创业,只是创业之苦被咽下去消化掉了

今年,是申屠祖斌创业的第18年。

采访的两个小时里,申屠祖斌的手机不时响起,员工也不时进出抱着材料找他审定签字。自创业起,“忙”已成为他的标配属性。

“上周日,我在长沙拜访长沙一中,上周六,我在湖北宜昌寻找新业务合作伙伴。”申屠祖斌笑称自己是“空中飞人”,因为一年中全国各地的机票加一起超过100张。

尽管公司至今已有600多名员工,但申屠祖斌依旧保持亲力亲为的接地气本色。不“飞”的日子里,除了准时上班,他还会经常亲自拜访客户,为的是借彼此间的理念碰撞了解一线市场的需求。“现在的我,是半个产品经理、半个市场总监。”

“很多人说我事业顺利,事实上创业并没有这么容易,只是创业之苦被咽下去消化掉了。”申屠祖斌说,创业之初,他既是老板又是员工,实在忙不过来,请来浙大的老同学帮忙。那时的他,几乎每天都加班熬夜,编程、设备安装、机器调试甚至是接线头,都亲自参与。对于创业艰苦最有力的诠释,就是体重的变化。“大学刚毕业时,我的体重是59公斤,开公司的头两三年降至52斤,整整瘦了14斤呢。这些都是别人看不到的非常艰苦的日子。”申屠祖斌说。

总结18年创业历程,申屠祖斌归纳为三个阶段——1997—2003年,帮助学校、教育局实现信息化管理;2004年—2009年,开发“家校互联”项目;2010年至今,深耕互联网教育产品。“互联网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有力工具,它对传统教育的改变作用正逐步释放。”在申屠祖斌看来,2014年是他所见过的市场热度最高的一年。无论是资本市场,还是闯入的创业者,都颇为疯狂。这是好事,说明有更多的人在耕耘这个领域,同时也有不安,害怕有人纯粹是来捞一票就走的。

“我觉得,三年内,会有大批的互联网教育企业倒下。”申屠祖斌说,因为这个领域不是用钱可以烧出来的,只有对教育本质有着深刻理解的人才能生存下来,那些只盯着赚钱进来的人会血本无归。

特色 互联网教育做不了“淘宝”,但可以做“天猫”

“近年来,市场上的互联网教育产品层出不穷,不少产品打出‘名师课程免费听50分钟’的招牌,但事实上试用者寥寥,为什么?”申屠祖斌说,原因有三个,一是学生课余时间非常有限,面对海量甚至是鱼龙混杂的名师课程,难以精准选择;二是网络授课的讲师往往就题论题,缺少方法点拨,学生难以自行消化总结;三是大部分互联网平台授课相对枯燥,由于缺乏互动监督机制,90%的学生难以坚持学习。

“我认为,互联网教育必备两个要素,一是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能传授如何应用知识点的学习技能。”申屠祖斌说,这就需要为平台注入互动体验。基于此,2010年,万朋开辟了中国第一个网络互动教育平台——课后网。

“我演示一下。”申屠祖斌打开网页,输入“课后网”网址,登录后选中某讲师,画面中心立即出现讲师授课视频、教案和板书,右下方留有一个对话窗口,学生遇到没听懂的内容可马上和助教互动,实时解决疑难问题。

“实现互动技术不难,难就难在,在网络稳定性差的情况下,要完全保证大规模实时互动的稳定性,同时还要拥有非常优秀的教师资源。”目前,万朋一手紧攥全国1493个教育局合作资源,一手紧抓技术研发。公司600人的团队中,技术研发人员占三分之一以上,这是万朋雷打不动的金律。

“互联网教育是做不了淘宝的,但可以做天猫。”申屠祖斌说,万朋的合作方均为教育局或者名校,获取的师资力量具备优势,而不是市场上随便找一个所谓的名师就直接放到平台上面。因为只有以学校或教育局平台作为依托,才能不断地输出满足学生需求的名师,同时名师共享、教育均衡、教育公平,也是教育局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一个老师闯天下的英雄主义已过时,缺乏平台支撑的老师将被时代所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