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医疗改革 服务群众零距离 “十二五”期间,我市卫计工作实现新跨越

来源:发表时间:2015-12-13阅读次数:841

发布机构: 东阳市政府
  □记者 陈勇

“十二五”期间,我市卫计工作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完善政策措施,优化体制机制,强化能力提升,卫生计生事业发展呈现出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

关键词:公共卫生服务

镜头:在千祥镇,活跃着这样一群人:他们主动下村,为农民提供最基本的卫生服务。他们就是千祥中心卫生院的45名“联村医生”。

作为其中一名联村医生,吴丽燕对于自己辖区的总户数,患糖尿病、高血压、肿瘤等慢性病患者的人数等基本情况都了然于心。

解读:千祥中心卫生院实行的联村医生责任制,让农民有了自己的“健康顾问”。而这只是我市公共卫生服务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我市始终把加强公共卫生工作,列入重大民生实事来抓,实施公共卫生服务改变了以往医生坐等病人上门的服务模式,通过开展主动服务、上门服务、免费服务,医患关系得到了明显改善,拉近了与老百姓的距离。

与此同时,我市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持续增强,2014年,我市共建立居民健康档案78.70万份,建档率为94.34%;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也逐步完善,全市各行政村(社区)配备了公共卫生联络员,行政村覆盖率100%,自然村覆盖率94.9%,并建立了以市属医疗机构等为技术服务指导中心,以基层医疗机构为主体的公共卫生服务团队,配备社区责任医生631人。

2014年,我市代表浙江省接受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国家考核,取得了全国第一的好成绩。

关键词:公立医院改革

镜头:打开微信,点击“健康东阳”微信公众号,选择“预约挂号”……现在,对于市民李女士来说,上医院排队挂号的经历已成为往事,“只要一部联网的手机,在哪儿都能预约挂号。”

“以前,上医院看病,有一大半时间是浪费在排队挂号、排队缴费、排队取药上。”李女士说,如今,分时段就诊、自助机缴费、窗口取药等便民举措,大大节省了就医的时间。

解读:全面推行惠民便民措施,是我市“十二五”期间公立医院改革的工作重点之一。

早在2011年,我市就被列为省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2012年6月,我市正式实行综合改革,通过“一减二调一补”(即减少药品费用、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和医保相关政策,适当增加财政对公立医院改革的投入)建立了公立医院经济运行新机制。

此外,还通过构建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加强医院内部精细化管理等措施,改善了公立医院医疗服务,提升了服务能力,促进医院健康发展。

今年5月,国家卫计委主任李斌来东调研,她对我市公立医院改革和人民医院的法人治理结构、精细化管理予以充分肯定。

关键词:基本医疗服务

镜头:如今,在马宅镇,村民不出镇区就能看上专家门诊。

原来,自今年1月,市妇幼保健院与马宅镇卫生院建立对口支援关系后,每周日,来自市妇保院的2位专家就会准时出现在马宅镇卫生院坐诊,提供医疗技术支持。

解读:近年来,我市重视市域内城市医院对口技术支援山区卫生院工作,目前市人民医院、中医院、妇保院等6家公立医院分别与1家中心卫生院和5家山区、半山区卫生院建立对口支援关系,通过结对帮扶,提升山区卫生院的各类为民服务能力。

另外,积极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农村,开展万名医生支援农村卫生工程。近年来,我市城区5家市级医院810名骨干医务人员,定期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支援农村卫生工作。此外,通过积极开展“双下沉”工作,鼓励医学类大学生到基层。我市结合实际,积极创新人员招聘方式,为基层引入更多的医学院校毕业生。截至目前,我市已定向培养农村临床医学专业学生76人,毕业41人,到岗40人。
关键词:公立医院改革

镜头:打开微信,点击“健康东阳”微信公众号,选择“预约挂号”……现在,对于市民李女士来说,上医院排队挂号的经历已成为往事,“只要一部联网的手机,在哪儿都能预约挂号。”

“以前,上医院看病,有一大半时间是浪费在排队挂号、排队缴费、排队取药上。”李女士说,如今,分时段就诊、自助机缴费、窗口取药等便民举措,大大节省了就医的时间。

解读:全面推行惠民便民措施,是我市“十二五”期间公立医院改革的工作重点之一。

早在2011年,我市就被列为省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2012年6月,我市正式实行综合改革,通过“一减二调一补”(即减少药品费用、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和医保相关政策,适当增加财政对公立医院改革的投入)建立了公立医院经济运行新机制。

此外,还通过构建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加强医院内部精细化管理等措施,改善了公立医院医疗服务,提升了服务能力,促进医院健康发展。

今年5月,国家卫计委主任李斌来东调研,她对我市公立医院改革和人民医院的法人治理结构、精细化管理予以充分肯定。

关键词:基本医疗服务

镜头:如今,在马宅镇,村民不出镇区就能看上专家门诊。

原来,自今年1月,市妇幼保健院与马宅镇卫生院建立对口支援关系后,每周日,来自市妇保院的2位专家就会准时出现在马宅镇卫生院坐诊,提供医疗技术支持。

解读:近年来,我市重视市域内城市医院对口技术支援山区卫生院工作,目前市人民医院、中医院、妇保院等6家公立医院分别与1家中心卫生院和5家山区、半山区卫生院建立对口支援关系,通过结对帮扶,提升山区卫生院的各类为民服务能力。

另外,积极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农村,开展万名医生支援农村卫生工程。近年来,我市城区5家市级医院810名骨干医务人员,定期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支援农村卫生工作。

此外,通过积极开展“双下沉”工作,鼓励医学类大学生到基层。我市结合实际,积极创新人员招聘方式,为基层引入更多的医学院校毕业生。截至目前,我市已定向培养农村临床医学专业学生76人,毕业41人,到岗4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