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十二五” 展望“十三五” 系列报道?

来源:发表时间:2015-12-16阅读次数:1156

来源: 东阳日报 作者: 郭婷婷

保障民生 增进福祉

十二五期间,社保体系不断健全

    “十二五”期间,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坚持“服务发展、保障民生”这一工作主线,着力强化人才引领、促进充分就业、推动全民社保、有效调节利益、维护社会和谐,为我市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作出了贡献。

解决特殊领域养老待遇问题

视角:2011年,我省分别出台了浙人社发[2011]221号、222号以及223号文件,针对三类特殊人群的养老待遇问题进行调整。

巍山镇罗店村村民朱文祥是一名退伍军人,当兵时长四年零三个月。退伍后缴纳社保时长十年零八个月后退休,根据政策优惠,军龄视同缴费年限,养老金得到提升。现朱文祥每月可领取养老金1604.8元。

解读:“十二五”期间,根据221号文件相关规定,2011年7月20日前具有我市城镇户籍(非农户口)人员;具有我市户籍的复退军人、因结婚等原因未返城以及虽已返城但被安排在县以下集体企业或自谋职业的本省原下乡知青;具有我市户籍经组织人事部门或劳动行政部门办理招工录用或招工手续的原机关、企事业、社会团体等单位的职工,因辞职、除名、自动离职等原因不能计算视作缴费年限的人员,可以申请一次性缴纳原工作年限的基本养老保险费。截至2015年底,该文件已解决了18479人的退休养老问题。

222号文件规定,电影放映员、乡村医生、民办教师、代课教师等同类人员,按照其在我省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施前原在岗工作时间增发个人账户养老金和缴费年限养老金。截至2015年底,该文件已提高了我市2800多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

223号文件规定,六十年代初由全民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和国家机关、人民团体、民主党派以及军事系统精减退职,现无经济收入,生活有困难的人员,可领取一定的生活困难补助费。截至2015年底,该文件已解决了我市2300多人的生活困难补助,每月发放标准为500元。

被征地农民享城镇职工

养老保险待遇

视角:自2013年我市出台《东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完善我市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障制度的补充意见》后,全市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障转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已达3万多人。

解读:根据相关文件规定,具有我市户籍的被征地农民,以自愿原则,允许转入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未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被征地农民,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后,其个人账户余额、转保补贴等转入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按规定折算缴费年限。正常缴费至法定退休年龄时年限不足15年可进行一次性补缴。已达到或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其被征地农民个人账户余额、转保补贴等转入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按规定折算缴费年限,不足15年可进行一次性补缴。同时考虑到年龄偏大人员的承受能力,适当降低60周岁以上人员的补缴标准。

手持社保卡

就医一卡通

视角:过去,社会保障卡也许只是一张社会保险缴纳的凭证,但在“十二五”期间,它的功能得到了拓展,给市民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

市民王女士是一位家庭妇女,今年32岁。王女士的母亲患有糖尿病,需要定期前往医院检查和配药。王女士的儿子刚满2周岁,时常生病,也需要隔三差五地出入医院。母亲与儿子的医保卡和就诊卡以及其他的就诊记录等都由王女士保管,“过去每次去看病,社保卡、不同医院的就诊卡、病历,都得带上,两个人的就诊卡放在一起很容易搞错。”王女士说,自从去年社保卡开通了就诊卡功能后就方便多了,去任何一个医院直接刷社保卡都可以搞定。

解读:社会保障卡功能的拓展工作在“十二五”期间有了较大的突破。2011年我市启动社会保障卡“一卡通”工程,开始发行社会保障卡。2014年初出台《东阳市社会保障卡“就诊一卡通”建设项目实施方案》,同年10月8日,作为我市2014年的十大民生实事之一的社会保障卡“就诊一卡通”功能开通。此后,社会保障卡统一取代各家医院各自发行的就诊卡(条码),全市医保定点单位通用,持社会保障卡可在全市联网医院预约、挂号、诊疗、收费、查询等,不再需要使用不同就诊医院的就诊卡或条形码。

借助“就诊一卡通”,全市各联网医疗机构可实现信息共享,提高医疗质量。就诊时,持卡人在联网医院既往的门急诊、住院诊疗信息(如检验报告、诊断、处方、出院小结、病案首页等)可以被医生快速查询和调阅,使医生更全面、准确地掌握病情,提高就诊效率和质量。

同时,持卡人在不同的医疗卫生机构所进行的预防、诊疗、体检、保健等信息将被归集,形成个人完整的健康档案,全程管理,为自我健康管理带来全新的体验。

编辑: 许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