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秋光晒熟田间作物的时候,第六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如约而至。而在杭州的乡村大地上,一场伟大而壮丽的约定也已经开启——
金秋9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浙江考察,对浙江要在推进共同富裕中先行示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积极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等作出重要指示。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在我市引发强烈反响,极大激发了人们扎根乡村、建设乡村的热情。大家纷纷表示,要牢记嘱托、不负使命、感恩奋进,始终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切实把总书记擘画的美好蓝图变成美好现实。
20年的播种与收获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在杭州,乡村振兴的“春天”可以从2003年“千万工程”的启动实施讲起。
“千万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决策。20年来,杭州以“千万工程”为引领,深入践行“八八战略”,造就万千美丽乡村,造福万千农民群众,绘就了一幅乡村振兴的丰收图景。
进入新时代,“千万工程”也迈入了再深化再提升的新征程。习近平总书记在此次浙江考察时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积极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
作为“千万工程”的起笔之处,梅林村从美丽乡村示范地到未来乡村实践地,始终走在浙江乡村蝶变之路的前沿。“目前,梅林村已与周边四个行政村组建大梅林共富联合体党委,启动‘千万工程’源起地组团振兴示范带建设,以更具创新活力的共富联合体姿态,全面发挥梅林村牵引区域发展的引擎作用,加快推进‘产、学、研、农、文、旅’等乡创事业,努力实现一村之源起,全域之蝶变。”说起未来发展,梅林村党委书记杨燕江信心满满。
漫步在茶乡的阡陌小道上,西湖区转塘街道长埭村随处可见的“数字化应用场景”让古朴的小茶村增添了“未来感”。“‘千万工程’启动以来,我们村锚定‘茶+艺术’‘茶+数智’特色产业定位,充分运用数字化改革助力乡村经济振兴。”长埭村党总支书记李卫东表示,总书记这次浙江之行强调要积极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接下来我们也将通过“艺术村长”项目,共建艺术、数字、研学、文化、旅游为一体的高质量未来乡村。
人才与乡村的“双向奔赴”
“乡村振兴为年轻人提供了展现才华的用武之地,希望更多的年轻人为乡村振兴发挥积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让扎根乡村18年的农创客顾晓明备受鼓舞。作为浙江绿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近年来,顾晓明深刻感受到了“三农”政策送来的暖风。“从基础建设到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和应用,再到农业保险等金融服务,政府部门都给予了贴心的政策支持,让我们能安心投身农业,助力乡村振兴。”顾晓明说,未来,他们将继续探索和创新生产经营模式,不断总结、提炼经验,将“草莓君”模式服务于更多乡村。
乡村振兴,人才先行。杭州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指示,大力实施人才西进工程,坚持选派科技特派员制度,发布“春雨计划”“春暖计划”等乡村人才创业金融扶助政策,为乡村振兴提供充足要素保障。广袤乡村日渐成为创新创业的热土,也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乡村实现梦想。
余杭区永安村首任职业经理人刘松,就在永安村实现了他的“稻香梦”。2020年,他辞掉城市的“金领”工作来到永安村,当起了村民口中的“乡村CEO”。几年间,刘松以“稻”为基,以“创”为核,打造“禹上稻乡”品牌,为永安村的发展按下了“快进键”。“更多年轻人加入‘乡村CEO’的行列,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力军。”最近,刘松正在组织浙江省千名乡村CEO培养计划首批100名学员的驻村实训,未来他们将被分派到余杭区永安村、西湖区桑园地村等地,持续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丰收时节,稻黍成熟、瓜果飘香。这是农民们用双手为笔,以汗水为墨写下的动人篇章。其中,也离不开一批批农业科技工作者的辛勤浇灌。
“我将继续牢记嘱托,撸起袖子加油干,以农民实际需求为立足点,以产业发展瓶颈问题为发力点,进一步在优势特色食用菌种质创制、工厂化专用品种的选育上下功夫,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应用,用自己的‘一技之长’,在新时代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大舞台上展现‘农科三先锋’风采。”杭州市农科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所长王伟科长期从事食用菌新品种选育和栽培技术研究,带领团队育成的秀珍菇新品种“杭秀2号”已连续多年被推荐为省主推品种。对于目前正在攻关的项目,他充满干劲。
跨步迈向共同富裕的美好明天
“乡村振兴潜力无限、大有可为,乡亲们要努力奋斗,一起奔向共同富裕的美好明天。”习近平总书记的这句话,既是嘱托,也是愿景,更是期盼。
“作为工作在‘三农’战线上的一分子,我为能亲历山乡巨变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感到荣幸和自豪。”习近平总书记的一席话,让市农发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沈杨根倍感振奋。他表示,市农发集团将以此次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加快推进全市共享的农业科创平台建设,深化打造“生产+流通”两端产销协同供应链体系,以杭州市域城郊大仓建设,钱塘、淳安等共富农场打造等路径,赋能区县农业特色产业振兴。
正在为杭州亚运会马术比赛忙碌的市畜牧农机发展中心(市动物防疫检疫中心)主任谢正也是心潮澎湃。“我们通过建强两支队伍抓好了两件大事。一是推进农机双强助力高质量发展,二是推进无疫区建设护航亚运。”谢正表示,他将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道路奋勇前进,在科技强农、机械强农上精耕细作,助力新时代乡村高质量发展。
“深化‘企村结对’模式,探索‘政府+企业+村集体+农户+新农人’现代农业产销共同体新模式,迅速落地‘共富村’‘共富合伙人’等项目,实现基地共建、订单支持、消费帮扶、品牌共树、人才培育等全方位合作,助力乡村解决农业发展困境,促进浙江山区26县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海亮集团党委委员、明康汇生态农业集团有限公司总裁时嵩说,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关心“三农”工作、关注乡村发展,作为一家农业公司,他们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
在桐庐县舒家村,由杭州市农科院派驻该村的第一书记马恒甲,也和村民们一起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的重要讲话精神。“我将继续发挥农科院的农业技术和资源优势,践行农科院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成果送进农民家、把共富融入桑梓里的先锋理念,更好服务农业发展。”马恒甲说。
“乡村振兴,妇女大有可为。”学习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精神,杭州市巾帼建功标兵、杭州恬漫山乡有限公司负责人王凌芳更加坚定了走共富道路的信心与决心:“作为巾帼创业的一分子,我们会不断完善‘政府搭台+联盟供货+公司运营+直播带货+公益基金’的共富模式,让妇女实现‘家门口’就业,推动农村妇女‘剩余劳动力’转化为‘共富新动力’,让更多地道的农产品走出山乡、走向世界。”
走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杭州踔厉奋发,热情拥抱共同富裕的美丽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