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名”培育让“浙江制造”成抢手货
来源:发表时间:2016-01-20阅读次数:814
|
“三名”培育提升
品牌竞争力
截至目前,我省拥有国家驰名商标552件、浙江名牌产品2508个、省著名商标3491件,认定“浙江制造精品”227个、“浙江出口名牌”774个,171家企业入选国家工业企业品牌培育试点企业。
曾几何时,民营经济大省浙江遇上了发展中的难题:具有浙江名牌称号的企业数以千计,但真正的名品却不多,在国内外知名的更是少得可怜。
低、小、散,这三个字成为了扣在浙江经济上的“羞辱帽”,也让浙江政府下定决心整改提升。
从2013年底开始,浙江自上而下,从政府到企业开始着手培育名企、名品、名家。短短两年时间,浙江品牌势如破竹般在国内国际舞台上频频现身:天能、超威成为中国电行业最具影响力的品牌;公牛集团成功实施“眼球封锁计划”,公牛转换器成为国内第一品牌;万事利2014年成功聘请到爱马仕纺织板块原CEO
Patrick
Bonnefond,迈出国际化的第一步,近日还创下了一个世界之最——成功研发了目前世界上最薄的丝绸;正泰则于2014年收购德国知名光伏企业Conergy旗下法兰克福(奥登)的组件业务,实现了光伏组件生产的国际化布局,正泰太阳能德国工厂附近的道路也被命名为“正泰大道”,或是德国历史上第一条以中国企业命名的道路……
A
万事利“挖来”爱马仕高管
企业的眼光变了对品牌的认知提升
培育名企、名品、名家,品牌是核心,它是一个企业产品品质、行业地位、企业声誉的综合体现。然而,不像销售一样可以带来立现、可观的利润,品牌这种摸不着看不见的“影响力”,究竟能给企业带来什么?
万事利集团有限公司总裁李建华说了一个自己的亲身经历。
有一年,李建华去法国出差,在参观卢浮宫时,对丝绸颇为敏感的他注意到了一把丝绸面料包裹的椅子,这把椅子的做工独具匠心。李建华当即决定,要寻找到这把椅子的生产厂商并辗转联系上了丝绸面料的厂家。但对方拒绝了他,因为那时,“中国制造”给法国人的印象并不是很好。
大 家猜中了开头却没有猜中结尾——几年后,这家法国企业却主动找上门寻求合作。因为2014年,万事利成功聘请到爱马仕纺织板块原CEO Patrick
Bonnefond担任高管。当初拒绝李建华的那家法国企业,通过Patrick Bonnefond向万事利表示了合作意愿。
Patrick
Bonnefond带来的“好处”当然不止这点,更让万事利受益的是,他带来的全新审视丝绸的眼光,以及一份一百多页的战略规划,考虑到丝绸领域的各个细节问题,比如从原料源头开始把控品质、如何优化丝绸织造的每个工艺环节等,具有很强的实操性。另一个很大的收获,是万事利对品牌的认知,“Patrick
Bonnefond让我们知道建立一个高端品牌,最重要的是产品品质,并且对品质的注重关乎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包括原料采购到设计、打样、提花织造、染色过程、制造生产等。”万事利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屠红燕说。
“成功聘请到Patrick Bonnefond给万事利带来了许多无形的价值所在,你甚至很难预计什么时候这个品牌效应就会发挥出巨大的功效。”李建华感叹说。
B
诺雅克俘获欧美市场“芳心”
正泰秘笈:打品牌先夯实企业基础
打好品牌战,离不开企业扎实的发展基础以及质量可靠的产品。
“中国企业的品牌国际化之路任重道远,中国品牌要想在海外推广中取得成功,最重要的还是要练好基本功,也就是企业能给用户提供体验良好的产品和服务,取得进入海外市场的准入证。”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表示,比如说正泰的高端品牌诺雅克,获得美国UL、荷兰KEMA、德国TUV等认证,其Ex9M产品还获得设计界奥斯卡之称的德国红点大奖(Red
dot design award)“产品设计奖”。
“综合来讲,只要产品质量过硬,品牌溢价能力强,重视知识产权,市场定位精准,宣传推广到位,中国品牌在海外市场获得认可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南存辉说,这也是为什么
“诺雅克”这个品牌虽然诞生不久,却已经在全球30多个国家铺开,与国际一线品牌能进行竞争的原因。
目前,正泰品牌已经做到在海外“铺天盖地”,在全球近130个国家都能买到正泰产品,在销量最大的标准元器件市场,正泰保持了多年的领先地位。
海外布局上的一鸣惊人,离不开正泰30多年来致力于品牌打造时兢兢业业的付出。事实上,正泰从成立之初,就一直以提供品质可靠、质优价廉的工业和民用电气产品,并以专业电气制造商的角色为社会所认同。销量成为全国第一、走出国门,正泰依靠的不是广告,而是实打实的品质。
C
与国际接轨
让“浙江制造”标准更高更受欢迎
有了扎实的基础,品牌如何能够再次升级?
无论是万事利聘请Patrick
Bonnefond迈出国际化的第一步,还是正泰收购德国企业Conergy旗下法兰克福组件业务实现了光伏组件生产的国际化布局,让世界爱上“浙江制造”的方式就是与国际接轨。
“正泰充分利用上市公司融资优势,抓住全球经济缓慢复苏过程中的有利时机,加快‘走出去’的步伐,聚焦与主业相关的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积极开展海内外并购。”南存辉表示。
对于正泰来说,除了收购海外公司外,在北美、南美、欧洲、西亚和非洲都设立了子公司,让“浙江制造”能够走向世界各地。
为了进一步促进正泰转型升级,正泰集团旗下子公司——浙江正泰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也在着力构建“浙江制造”品牌培育机制,围绕“品质卓越、自主创新、产业协同、社会责任”,开展一系列“浙江制造”的品牌培育建设工作。比如,2015年7月31日,浙江省标准化研究院召开了“浙江制造”标准评审会,正泰主笔起草的《小型断路器》产品标准通过了会议评审,成为浙江省第5份“浙江制造”标准。
而对于万事利来说,Patrick Bonnefond在为万事利注入了新鲜血液的同时,也让浙江制造的标准更高。以丝绸最初的原材料环节为例,Patrick
Bonnefond表示,爱马仕80%的丝绸原料来自巴西,只有20%来自中国。其中除了因为巴西气候条件比较稳定适合饲养蚕茧外,更重要的是巴西养茧是农场式的,而中国以散户为主,品质难以统一。“中国也有高品质的蚕丝,但此前大部分都用于出口了,”屠红燕介绍,“现在我们也采用6A级的蚕丝(最高品质生丝),并且从国内外聘请一流设计师,希望设计生产出有国际时尚感又能体现中国文化的最好产品。”
D
“互联网+”浪潮
助力传统企业开展新时期品牌塑造
在浙江正泰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里,有一面由4个60英寸显示器拼接的大屏幕。上面显示两大块内容:一边是正泰集团的全球业务覆盖情况,点击其中任何一个闪光点,即能进入正泰集团的分公司或办事处,打开后页面显示的是正泰在当地的业务、人员等关于分公司的所有即时信息;另外一边则是正泰集团各部门信息,点开其中的客户端,立即显示上一个工作日发生的所有客户信息,精准到客户订单的全部内容,以及客户在哪儿等即时动态信息。
这是“数字化正泰”的一个剪影。在近年移动互联网工具渐成主流的趋势下,正泰还积极开展“互联网+”的品牌宣传。“我们的微信平台已有六七万粉丝,大部分都是非常专业的用户和经销商,我们的APP也已经投入使用。”正泰相关负责人表示,“数字化正泰”是正泰当前努力拉近与用户距离的重要手段。
万事利同样不会忽视“互联网+”的浪潮,在丝绸行业内领先开发出“中国好丝绸”的营销平台,并且改变了传统的丝绸销售模式。
在传统丝绸消费品市场上,从来都是以“卖方”为主导,厂家生产什么顾客买什么。但是在“中国好丝绸”的平台上,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向厂家预订产品,而且预订方式极其简单方便:消费者从图案、用材的选择,到设计方案的确定,再到生产进度的跟踪乃至产品的交付等一系列流程,都可以在互联网上实现。
更诱人的是:这样的私人订制,与门店的品牌销售价格一致,不会额外产生费用。
这也是为什么上线不到一年,“中国好丝绸”就收获了10万粉丝和2000万元销售份额的好成绩。这个数字是以往直销模式不可想象的,甚至还同步撬动了万事利线下销售。
“欧洲的一些品牌大都有百年历史,而我国改革开放才三十多年,企业做品牌也才十多年。现在是移动互联时代,中国企业可以借用相关工具,快速追赶,做走向世界的中国品牌。”屠红燕表示。(时报记者
刘永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