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血与火交织的抗日战争岁月里,无数英雄儿女挺身而出,他们以坚定的信念为指引,毅然决然奔赴战场。枪林弹雨中,他们奋勇拼搏,用热血和生命捍卫着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和平年代,他们又默默奉献,用实际行动诠释对祖国和人民的无限忠诚。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为健在的抗战老战士、老同志、抗战将领或其遗属颁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章。
英雄精神如璀璨星辰,照亮中华民族的前行道路。近日,记者走访获得纪念章的在浙老英雄,聆听他们的故事。
坚毅走向抗战最前线
双手接过纪念章的那一刻,97岁的老战士陈吉利眼角带泪、心潮澎湃。
“我不怕死,就要上前线!”陈吉利回忆道,80多年过去了,日本侵略者的种种暴行依旧烙在他心头。他亲眼目睹了村庄被搜刮后的惨象:村民们饿得面黄肌瘦,走投无路。1942年,年仅14岁的他毅然加入了八路军。
陈吉利是那个时代无数英雄的缩影。当侵略者在中华大地上横行霸道时,走上战场、抗击敌人,成为中华儿女坚毅的选择。
经历大小战役战斗46次,26次立功受奖,老战士胡兆富回想起下定决心上战场的场景。
1941年5月的一天,正在山坡上放牛的胡兆富,突然听到村里传来阵阵叫喊声和枪声。紧接着,浓烟从村里滚滚升起,村民们纷纷跑进附近大山——是日军又来扫荡了。直到傍晚,胡兆富才敢回到村里,眼前的景象触目惊心:乡亲们倒在血泊中,几十户村民的房子被烧毁。死里逃生的胡兆富,毅然决然踏上了寻找游击队的道路,并于1943年加入泰宁抗日游击队,成为抗日战争敌后战场上的一名战士。
谈及投身抗日的原因,老战士们的答案是:保家卫国、救亡图存——
本以剪纸补贴家用的王凤,目睹乡亲们流离失所的悲惨景象后加入抗日队伍,白天教书掩护身份,夜晚穿梭于黑暗之中,传递情报、组织群众转移;
亲眼目睹日军把村子夷为平地的朱光,年仅12岁就加入中国共产党地下组织,成为抗日武装新四军金萧支队的一名警卫员,随队上山打游击。
面对亡国灭种的危险,中华儿女以最坚韧的毅力和最顽强的不屈精神走上前线,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
用不屈意志铸就胜利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源于坚定信念和不屈斗争。
“宁死也要和日本侵略者抗争到底!”当记者见到胡兆富时,近百岁的他依旧精神抖擞。打游击时,部队与日军巨大的装备差距令他记忆尤深。“日军是机械化部队,我们却什么也没有。”胡兆富回忆说,但大家都毫不畏惧,每天都在不同地方打游击,昼伏夜出砍电线杆、撬铁路、挖公路,就是要让敌人的交通线陷入瘫痪。
那段烽火岁月,先辈们靠着坚韧不拔的钢铁意志和必胜信念与日军斗争。与胡兆富一样,面对敌强我弱的战场环境,不惧危难、顽强抗争,是那个时代无数英雄的普遍状态。
孔宪德是一位有着80多年党龄的97岁抗战老战士,回想起从军生涯中最惨烈的一次战斗,他哽咽了。
战场的惊险,令孔宪德毕生难忘。攻打杏山子据点的战斗中,据点里的敌军拒不投降,战斗从晚上持续到第二天天亮。
孔宪德说,那场战斗,战士冲上去一个、倒下一个,接连20余人在炸炮楼中牺牲。
惨烈的战况并没有让孔宪德退缩,他主动向组织要求扛炸药包炸炮楼。虽然最后由于年龄小没有被批准,但孔宪德身上,有股视死如归的劲头。
“国难当头,作为‘小战士’,我们也奔赴战场第一线。”96岁的老战士徐受滋说。抗战时期的陕甘宁边区、华北和苏北根据地拥有数十万名抗日儿童。作为革命根据地建立的少年儿童组织,“小战士”承担着宣传抗日、侦察敌情、传递情报等任务。
1939年,还在读三年级的徐受滋就已是儿童团的大队长。他带领小团员在村口、小路、田间穿梭,紧盯日军动态,一发现风吹草动就赶快回村报信。他们把个人小我融入国家大我,内心深处坚定着爱国主义与必胜信念。
无数的战斗书写着一次次英雄壮举:在参加山东沂水县境内的葛庄伏击战时,机枪声、步枪声、手榴弹爆炸声响成一片,1500多个日伪军被消灭,而孔宪德的许多战友壮烈牺牲;一次战斗中,面对补给线被封锁的艰难时刻,陈吉利和战友们用玻璃瓶制作“手榴弹”,与敌人展开殊死搏斗……
奉献中永葆英雄本色
战争时期,老战士们浴血奋战、保家卫国。和平年代,老战士们仍以另一种方式守护家园,不改英雄本色。
有的不计名利默默奉献——
每年“七一”前夕 ,文成县委组织部总会收到一笔特殊党费,目前已累计收到28次、13万余元。这笔特殊党费的缴纳者是潘明都,他是1919年10月出生于文成县的抗战老战士。在潘明都家里,一叠叠红本子和捐款凭证,见证着他这些年缴纳的特殊党费和向社会捐款的坚持。有人问他,为什么不把钱留给自己用?他却说:“省出来的钱要捐给社会,有人比我更需要这笔钱!”潘明都还在文成县慈善总会设立慈善基金,用于救助县内困难群众和孤寡老人。
有的尽力还原珍贵历史——
为纪念抗日战争时期在山东肥城市和埠岭战役中牺牲的战友,从1995年开始,老战士汪心田搜集材料,编纂村史。他不顾高龄,走村串户遍访200余人,通过翻阅大量县、镇地方史志,搜集了大批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发生在和埠岭的史料和感人事迹,并整理了详细的烈士名单等珍贵内容。
有的把故事讲给后人听——
“走进校园、走上讲台,是我人生的第二段长跑。”1939年,日军侵占了朱亚的家乡,10岁的他加入八路军,被分配在陇海挺进纵队南京支队后方办事处,负责文件资料油印,还从事过送信工作。“1989年起,我开始到嘉兴市区的各类学校宣讲。”朱亚将自己丰富的革命经历、工作经历融入宣讲,面对面为青少年讲述党的历史和优良革命传统。截至目前,朱亚已形成“英雄人物”“抗战故事”“艰苦奋斗”等20多个专题课件,线上线下累计开展宣讲820余场,听众超过7.9万余人次。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正是这些热血英雄的血肉之躯,挺起了中华民族的铁血脊梁。他们身上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不屈意志,穿透时空,闪耀夺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