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新学期,浙江中小学出现了很多新玩意:覆盖各学段的人工智能通识教育课程、每分钟能扫描批改几十页作业并提供学情分析的“助教”、针对每个学生薄弱点量身定制的习题库、融合身体与心理健康评估的个性化评价报告……人工智能的触角,正延伸到教育领域的各个角落。
浙江各地在中小学各学段开展人工智能通识教育课程探索。面对人工智能和基础教育如何深度融合的问题,今年4月,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印发《关于开展人工智能助力教育教学改革试点的通知》,要求试点学校围绕试点场景,形成课题报告和一套人工智能技术支撑的教育教学新模式、创新机制和可持续保障制度等标志性成果。到2027年在学校内形成教育大模型(智能体)常态化普及应用,师生常态应用率不低于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