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部住房租赁行政法规昨起实施 一部新规,能否托举2.6亿租房人的安居梦

作者:lhl来源:发表时间:2025-09-16阅读次数:82

自9月15日起,《住房租赁条例》正式施行,这是我国首部专门规范住房租赁的行政法规。《条例》的施行,被视为“住房租赁市场的历史性转折点”,标志着我国住房租赁市场从粗放发展迈向法治化、规范化新阶段。

《2025中国城市长租市场发展蓝皮书》数据显示,当前我国租房人数接近2.6亿。随着租房群体扩大,租住痛点也愈发明显。

“串串房”看着光鲜亮丽,实则残存甲醛,危及健康;退租时,可能遭遇房东“提灯定损”……不少有租房经历的人,遇到过各式各样的烦心事。

针对种种租房乱象,《条例》有哪些“对症下药”的新规?会带来哪些影响?

划红线,剑指行业积弊

聚焦住房租赁市场积弊,在平衡租赁双方利益的基础上,《条例》为租客筑起权益防护墙,凸显民生底色。

前不久,“男子6万元月租住进甲醛房”登上热搜。马先生在杭州市萧山区租下一套月租6万元的房子,入住两个月后身体不适,经检测房间甲醛超标2倍。但房东和中介称“房子多人住过,不存在甲醛问题”,房东拒绝退押金。

这类由炒房客低价收购后,用劣质材料快速装修的房屋,往往甲醛等有害物质超标,俗称“串串房”,也是住房租赁市场上隐形的“健康杀手”。近年来,每次“串串房”事件都会牵动公众的心。

《条例》释放的一个强烈信号,就是严守安全底线。

中指研究院指数研究部总经理曹晶晶指出,《条例》强化住房出租室内装饰装修要求,明确“不得危及人身安全和健康”,从源头杜绝“串串房”毒害租客。同时,封杀“非居改租”,强调厨房、卫生间、阳台、过道、地下储藏室、车库等非居住空间不得单独出租用于居住,“隔断房”生存空间被极大压缩。

对租赁双方来说,“押金”一直是关注焦点,押金管理也是《条例》的重点之一。

针对押金难退顽疾,《条例》划出红线:除合同约定情形外,出租人无正当理由不得扣减押金。租房合同必须实名签订,明确押金数额、返还时间及扣减情形,从源头防范“提灯定损”的闹剧。押金保护机制由此落地生根,给租客吃下一颗定心丸。

对于其中提及的“无正当理由不得扣减押金”,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严跃进认为,在实际过程中,对于房屋的严重损坏和自然损坏应如何界定等,仍是需要关注的内容。

同样令人关注的,还有合同备案制度。

《条例》明确规定,出租人应当通过住房租赁管理服务平台等方式,将住房租赁合同向租赁住房所在地房产管理部门备案。 (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

如果房东不办理备案怎么办?《条例》还在出租人未办理备案时,给予承租人办理备案的权利。

“备案制度非常关键,确保了租赁合同有章可循、有迹可查。”严跃进分析,合同备案制度既有助于规范租赁市场秩序,也为租客享受基本公共服务提供依据。此外,也有助于政府掌握租赁市场动态,为后续政策制定和市场监管提供数据支持。

强治理,推动“租购并举”

《条例》给行业乱象量身定制“紧箍咒”,也为完善“租购并举”住房制度提供了保障。

目前,我国住房租赁市场以个人住房分散出租为主。“相比发达国家,我国住房租赁行业机构化率仍较低。”曹晶晶说,根据中指研究院监测数据,截至今年6月,全国开业规模TOP30住房租赁企业累计开业房源量为135.9万间,占整体市场份额仍较小。

值得关注的是,《条例》有较多篇幅提及住房租赁企业,明确提出“培育市场化、专业化的住房租赁企业”,同时,加强对住房租赁企业的规范。

事实上,住房租赁企业也暗藏风险,涉及两个重要概念,一是信息,二是资金。

“随着长租公寓或机构化租赁企业的发展,平台化运作的模式持续增加,客观上使长租公寓背后出现了流量概念。”严跃进说,过去不规范的操作,导致租客信息随意被出售或加工的情况时有发生。

聚焦个人信息保护,《条例》明确,住房租赁企业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他人个人信息。

再来看资金风险。“高进低出”“长收短付”一度是长租公寓惯用的经营套路。前者指企业作为中间商,高价从房东手中租来房子,却以低价租给租客;后者指企业向租客一次性收取半年度或年度租金,按照季度或月度支付给房东,将差额部分用于自身经营或其他用途。

这两种经营模式容易导致资金链断裂,“二房东跑路”事件频发,租客房财两空。

为此,《条例》明确,从事转租经营的住房租赁企业应设立住房租赁资金监管账户并向社会公示,并通过该账户办理住房租赁资金收付业务。如果企业违规,将面临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拒不改正的,处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

从明确住房租赁企业应具备与其经营规模相适应的自有资金、从业人员和管理能力,到严厉的违规处罚,《条例》形成了“事前准入—事中监管—事后追责”的治理闭环,有效规范企业的租赁行为。

在监管方式上,《条例》还提出建立住房租金监测机制,要求政府定期公布本行政区域的不同区域、不同类型住房的租金水平信息。“价格透明化不仅让租客告别信息盲区,也使租金真正成为反映供需关系的晴雨表,政府可据此精准施策。”严跃进说。

租得稳、住得好,承载着许多新市民、青年人的美好期盼。《条例》还为租购同权奠定基础,在总则中特别提出,鼓励出租人和承租人依法建立稳定的住房租赁关系,推动租购住房在享受公共服务上具有同等权利。

“《条例》的影响并不局限于住房租赁市场。”业内人士表示,当前市场背景下,通过稳定租赁关系与权益保障,降低居住焦虑,让租房从过渡转变为可长期依赖的体面居住方式,会引导公众理性看待租购选择。同时,《条例》鼓励存量房改造,不仅提供大量租赁房源,更将带动建筑更新、智能家居、社区服务等相关产业链发展,为城市经济注入活力。

租的是房子,安的是身心。从“住有所居”到“居有所安”,《条例》的出台,将照亮亿万租房人的安居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