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和夫 - 日本著名实业家

来源:发表时间:2016-03-23阅读次数:3594

 稻盛和夫1932年出生于日本鹿儿岛,鹿儿岛大学工学部毕业。27岁创办京都陶瓷株式会社(现名京瓷Kyocera),52岁创办第二电信(原名DDI,现名KDDI,目前在日本为仅次于NTT的第二大通讯公司),这两家公司又都在他的有生之年进入世界500强,两大事业皆以惊人的力道成长。

人物经历


1984年,设立财团法人稻盛财团,并创设了京都奖。此外,也创立了以培养年轻一代经营人士为宗旨的“盛和塾”。其广为人知的经营管理手法被称为“阿米巴式经营法”。稻盛和夫与日本民主党关系密切,是热心的民主党支持者。稻盛和夫稻盛和夫

2008年9月21日小泽再度当选民主党代表时,稻盛和夫作为嘉宾参加了有关仪式。

2007年,在日本SUNMARK出版社主办的庆祝稻盛和夫的《活法》在日本销售突破50万册的时候,小泽一郎专程出席。稻盛和夫是著名的中日友好人士,2009年中国举行国庆60周年阅兵庆典时,稻盛和夫受邀在观礼台就坐。

1997年退休后,稻盛在京都临济宗妙心寺派圆福寺出家修行。

2005年,担任立命馆小学校儿童顾问委员。

其妻朝子夫人,是被称为“韩国农业之父”的禹长春的四女。

2010年,日本航空向东京地方法院申请破产保护,在民主党鸠山政府的三顾茅庐下,稻盛和夫以78岁的高龄出任日航的会长(董事长),重整问题重重的日航。2011年日航实现财年的合并经营利润达到2049亿日元,创历史新高,并在2012年9月19日重新上市。

2013年3月19日,日本航空宣布稻盛和夫将于3月底辞去董事职务,完全退出经营一线,但仍会担任纯粹顾问性质的名誉会长一职。稻盛表示今后将会退出企业经营领域,工作重点将会放在稻盛财团和自己主持的经营学堂“盛和塾”等业务。主要作品


《干法》

稻盛和夫自传

人为什么活着

在萧条中飞跃的大智慧稻盛和夫《在萧条中飞跃的大智慧》稻盛和夫《在萧条中飞跃的大智慧》

拯救人类的哲学

《稻盛和夫的哲学》

《企业家成功之道

《追求成功的热情》

《敬天爱人》

《提高心性,拓展经营》

《愣头青的自传》

《稻盛和夫的应用哲学》

《你的梦想一定能实现》

稻盛和夫《活法》稻盛和夫《活法》

《活法》

《活法2:稻盛和夫说企业人的"活法" 》

《活法3:寻找你自己的人生王道》

《活法4:开始你的明心之路》

《稻盛和夫的经营哲学--六项精进》[1]

《阿米巴经营》

《创造高收益 壹》

《创造高收益 贰》

《创造高收益 叁》

《稻盛和夫的经营哲学--经营十二条》人物成就

  经营之道

 商业理念

 思维方式

稻盛和夫的释义是涵盖了生活态度、哲学、思想、伦理观等因素人格。痛惜战后的日本以选择聪明才辩型的人做领导为潮流,忽略了道德规范和伦理标准,导致政界、商界丑闻频发。他建议领导者的选拔标准是德要高于才,也就是居人上者,人格第一,勇气第二,能力第三。

他指出热爱是点燃工作激情的火把。无论什么工作,只要全力以赴去做就能产生很大的成就感和自信心,而且会产生向下一个目标挑战的积极性。成功的人往往都是那些沉醉于所做事的人。

作为领导,最重要的不是发布命令或指示,而是传承一种精神状态。公司大了,你的肉身不可能到每一个现场,但你的灵魂气息却要到达每一个地头。如果老板自己的付出输于众人,而只是忽悠员工,这种状态绝对不长久。

稻盛和夫在日航危难之际到来,3万名员工6万双眼睛盯得死死的,就看你稻盛为什么做、怎么做。稻盛硬气的是,他以80岁高龄,还处于全身心投入工作的生命状态中,由此才会点燃和感召一颗颗不甘平庸的灵魂。

“因为那是可能的,所以我们就去做。”这不是稻盛和夫。不是因为是可能做到的,才去做,而是因为我们的真实本性、我们的初衷要我们这样去做。稻盛坚信,想达到高目标,就要力行正道,垂直攀登。在这个过程中,无论遭遇什么困难,都不能有瞬息迷茫,要相信自己有无限的可能。只有持续付出无止境的努力的人,才能突破困境,享受创造的喜悦。

折叠 对华贡献

稻盛和夫稻盛和夫稻盛是1975年实现首次访华的,之后他曾数度前往中国,并与这个美好的国家建立了深厚的友谊。1985年年初,为了日中友好事业,以时任国务委员的张劲夫先生为团长的中国政府要员组成的访日团一行视察了京瓷公司。在举行的恳谈会上,稻盛就京瓷当时正在努力开发面向未来的新型能源——太阳能电池进行了介绍,并当场表示有意向中国赠送一套“京瓷生产的太阳能发电设备”。张劲夫团长对这一建议非常感兴趣,并在不久后促成了日中双方启动这一项目。此外,京瓷公司还向“日中长江文明学术联合考察团”提供了资金方面的支持。还在中国开展了 “中国少年友好交流访日团”等多项交流活动,于2001年创立了“稻盛京瓷西部开发奖学基金”。从经济方面资助生活在中国西部地区的品学兼优、生活贫困的学生,为西部地区有代表性的12所大学的学生提供奖学金

稻盛认为,中国在未来的持续发展过程中,急需培养出一批优秀的人才。基于这一想法而开展的“中国少年友好交流访日团”活动以及创办“稻盛京瓷西部开发奖学基金”,目的都是希望能够在培养人才方面为中国尽一些微薄之力。

折叠 拯救日本航空

2009年,正当他潜心佛学、安度晚年之际,日本航空公司负债1.5235万亿日元(约1220亿元人民币)宣告破产。日本航空公司不仅是世界第三大航空公司,更是日本的“翅膀”。“必须拯救这家公司”,时任首相的鸠山由纪夫登门邀请稻盛和夫出山担任这家破产公司的董事长,几乎所有人都为后者捏了一把汗,怕他“晚节不保”。但是,没有想到,稻盛和夫欣然应允。

在他的领导下,日本航空公司接受了日本政府企业再生支援机构3500亿日元的资金援助。同时,各交易银行也最终同意放弃5215亿日元的债权。日本航空公司在实施一系列“重建计划”后,在宣告破产重建的第二年,就实现了扭亏为盈。2011年,公司不仅继续保持了黑字经营,而且纯利润高达1866亿日元。2012年9月,日本航空公司在东京证券交易所再次上市,宣告:我回来了!

1962年以来,日本政府的企业再生支援机构协助破产企业重建数,总共有138家,其中有将近半数的59家企业在重建过程中最终消亡,而重新获得上市的企业只有9家,而且从着手重建到上市的最短时间,也花了7年多。对比而言,日本航空公司的复活,的确是个奇迹。

是什么让日本航空在短短的时间里凤凰涅槃获得重生?公司上市后的第二个月,笔者有幸当面聆听了稻盛和夫的亲述。

稻盛和夫说,如果一定要说到秘密的话,这秘密有5个。

第一,是零工资的奉献给了全体员工很大的精神鼓励。“我接受政府的邀请出任公司董事长时,已是快80岁的老人,在许多的员工眼里,我是他(她)们的爷爷、父亲或叔叔,我一生与日本航空公司没有什么关系,却愿意不领一分钱的工资为日本航空公司的重建奉献最后的力量,给了全体员工一个很好的榜样。”

第二,按照政府再生支援机构的重建要求,日本航空要裁一部分员工,但是,同时也要保护更多的员工能够继续留在公司里工作。“我之所以答应政府的邀请到日本航空公司来担任董事长,是认识到不能让它倒闭,不能让它影响日本经济,尽可能地保住更多人的工作机会。”

第三,担任董事长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明确日本航空公司的经营目标,并将这一目标反复向全体员工传达,让每一位员工时刻牢记自己要做什么,公司要做到什么。“这一做法,与我创建和经营京瓷公司、KDDI公司一样。我觉得,只有把员工的幸福放在第一位,大家团结一心,经营者与员工的心灵产生共鸣,企业才能走出困境,才能获得健康发展。”

第四,在日本航空公司,用稻盛和夫的经营哲学和人生观,对企业进行了改革,尤其是对“官僚体制”进行了彻底的改革。“我首先对企业的经营服务意识进行了改革。制定了40个项目的服务内容,让员工和我一起拥有共同的价值观,拥有共同的经营理念,做到"物心两面"一致,形成了日本航空公司新的企业理念。”

第五,对于公司内部经营体制实施了改革,实行了航线单独核算制度,并确定了各航线的经营责任人。“统计工作实施速报制,各个部门的数据做到即有即报,公司详尽的经营报告做到了一个月内完成,以便让经营班子随时掌握公司的经营实况。”[3]

折叠 编辑本段 社会任职

京都工艺纤维大学经营协议会委员稻盛和夫稻盛和夫

财团法人稻盛财团理事长

财团法人日独文化研究所理事

财团法人京都大学教育研究振兴财团理事

财团法人日本经济研究奖励财团评议员

社团法人日本躾之会副会长

财团法人松下政经塾顾问

财团法人大河内纪念会顾问

财团法人国立京都国际会馆副理事长

社团法人京都モデルフォレスト协会特别顾问

财团法人花と绿的农艺财团评议员

财团法人鹿儿岛县文化振兴财团理事长

上贺茂神社崇敬会顾问

京都福祉法人盛和福祉会理事长

   成功之道

稻盛和夫的成功方程式需要有极其敏锐的头脑和极其柔软的心。

稻盛和夫不属于聪明人,初中、高中、大学考试常常不及格。他原本想当个医生,可是却只能在一个陶瓷厂找到一份工。工厂濒临倒闭发不出工资,员工士气低落,常常以罢工来宣泄。跟稻盛和夫一起去的4个大学生全辞职了,稻盛和夫却留下了。他吃住在实验室。不断地想,不断地去思考,一次又一次地在头脑中模拟推演,那些开始只出现在梦境里的东西逐渐清晰,最后梦境与现实的界限消失,难以想象的事情发生了:既无知识和技巧,又缺乏经验和设备的稻盛和夫,却搞出了世界领先的发明,给快要倒闭的工厂带来了生机。

自1959年创立京瓷公司,稻盛和夫几十年一直是京瓷研发带头人。他发现,一旦发疯的投入工作之中,对某个目标有强烈的渴望,就会在脑海里形成一个意象,身边的任何一个新发生都会坚定地指向那个意向,这时,神灵就会给你一把照亮前途的火炬,智慧之井就会向你洞开。

稻盛和夫体悟到了超越现实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产生的真实过程。他知道追求尽善尽美的强度,决定了一个人和一个公司的前景。一次,一个跟他同时大学毕业的同学在京瓷公司领军做一个新产品的研发,他和他的团队历经几个月的艰辛,克服重重困难,终于拿出了完全符合客户要求的产品。但是,稻盛和夫却以这不是他心里所见的鲜亮陶瓷为由把设计打了回去。那个主管简直是怒气冲天。还不得不回去研制稻盛和夫“梦里看到的鲜亮陶瓷”,最后历经磨难终于拿出了完美的产品。

稻盛和夫的体悟,给了我们一个相当重要的启示。当对一个目标有着强烈的持续的渴望时,苦苦思索体悟,就可能在事先“清晰地看见”那个崭新的结果。相反,如果事先没有清晰的意象,就不会有崭新的成果出现。这是稻盛和夫在人生的各种经历中体验到的真实。

这似乎很悬很神秘。稻盛和夫没有停留在灵感的顿悟上,而是继续深入觉知,在实践中摸索出了一个创造力方程式:

创造力 = 能力×热情×思维方式

“能力”主要指遗传基因以及后天学到的知识、经验和技能;“热情”是指从事一件工作时所有的激情和渴望成功等因素;“思维方式”则指对待工作的心态、精神状态和价值偏好。一个人和一个企业能够取得多大成就,就看三个因素的乘积。

其中,能力和热情,取值区间为0—100。因为是乘法,所以即使有能力而缺乏工作热情,也不会有好结果;自知缺乏能力,而能以燃烧的激情对待人生和工作,最终能够取得比拥有先天资质的人更好的成果。思维方式取值范围则为-100—+100。改变思维方式,改变一个人的心智,人生和事业就会有180度大转弯;有能力,有热情,但是思维方式却犯了方向性错误,仅此一点就会得到相反的结果。

这个成功方程式,不是稻盛和夫用来展示自己理论的坐标,而是在实践中考察提拔干部和选聘员工的标尺。从这个等式出发,稻盛和夫坚持在公司中不用聪明人,不用一流大学毕业的学生,更不用有资深背景的人。在他看来,这些通常让人们引以为傲的东西,恰恰是专注做事的障碍。如果不能调动全身的感觉和能量潜身于细节之中,就不会有持久的热情和到位的思维。他一再强调:“我希望人们铭记这个‘神秘预言’,人生与心意一致,强烈的意念将以一定的现象表现出来。”

这就是稻盛和夫诠释的创造力了:需要有极其敏锐的头脑和极其柔软的心,需要用神经、眼睛、身体、耳朵、嗓音去全然地敏感,去觉知并跟随一刻接一刻的真实,才有可能抓住那个“神秘预言”。[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