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引路农民致富
“又到了树莓成熟的季节,一棵棵果树飘来阵阵果香;一粒粒树莓黄黄的、红红的挂满枝头,远远望去犹如一个个“圣女果”,惹人垂涎欲滴。
5月24日(星期二),东阳市最大的树莓基地———佐村镇西营村平岩顶自然村村口的大枫树下车水马龙,人流如织,一片热闹景象。
树莓又名牛奶泡,东阳人习惯叫其“牛奶嘎果”。它柔嫩多汁,色泽宜人,营养丰富,是目前风靡世界的“第三代水果”,在国际市场上被誉为黄金水果。另外,树莓中的维生素E含量居水果之最,它能够消除人体产生的大量有害代谢物质,提高人体免疫力,从根本上改善人体的内在环境,达到美容、养颜、延年益寿的目的。
百亩树莓,在成片绿叶的衬托下,一颗颗形如“圣女果”饱满欲滴,让人望而生津。
树莓,已经成为平岩顶村的经济支柱。
村民施云兴是村里第一批“吃螃蟹的人”之一,他和施启祥等农户最先将树莓从山里移植到田间栽培。提到树莓,看着忠厚的他突然好像变了个人似的,开朗起来。他一边忙碌着,一边与记者交谈:“平岩顶的树莓树都是从野外移植栽培的,属于单季树莓,每年的五六月份为成熟期。我家目前一共移植了9亩,每亩产量约150公斤,一亩纯收入可达七八千元,还省心省力。”说到销售,他一脸自豪又感激的介绍道:“我们村外面的这条公路,以前是东阳到磐安的必经之路,2012年之前我们都是放在马路上向过往的车辆兜售的。自从2012年开通新怀万线后,经过的车辆少了,后来镇里知道我们这里的树莓销售遭遇了难题,就帮我们在媒体上吆喝,特别是去年和今年还办起了树莓采摘节,帮我们村的树莓打响了名气,今年上门联系定购的水果商、单位、个人都要等排队来抢啦,根本不愁卖啦!”的确,这里地处大山区,山清水秀,海拔高,空气也特别好,而且是农民手工除草及施农家肥。生长环境好了,品质自然也差不了。记者随口尝了几个,别说它还是野味十足,入口时虽说会感觉到不如草莓柔软,但口感极佳,酸酸甜甜还伴有淡淡的清香,让人回味无穷,神清气爽。在和记者交谈中,施云兴电话不断,都是前来预定树莓采摘的。
价格坚挺 村民栽植热情高涨
据了解,平岩顶自然村共有40来户人家,现在已家家户户移植起了树莓。由于是绿色有机农产品且营养、药用等价值高,慕名前来采摘的市民络绎不绝。79岁的村民施荣深老人告诉记者,今年的树莓受雪灾影响,产量明显下降,因此价格较去年有所上涨,涨幅达20%。虽说价格不便宜,但这并没有让游客望而生畏,随着知名度与口碑的节节高升,反而让树莓更加紧俏,即使在平常,村口里也是不时排起长龙,进出的车辆络绎不绝。今年60元/公斤的价格更是让村民乐开了怀,一个个栽植热情高涨,连原本在外工作的大学生也有返乡当农场主的想法。当问及收入如何时,施荣深老人一脸激动的伸出四个手指并说:“现在一个月顶过去一年整家人的收入了,以前想都不敢想。”
因地制宜 收入翻番
平岩顶自然村,顾名思义就是在大山岩山顶上的山沟沟村。其坐落于东阳市东南群山与竹海之中,过去是典型的穷乡僻壤。人们重复着千百年来祖祖辈辈同样的生活:一年四季,在山间田头起早摸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日子过得艰苦贫困不说,遇到特殊天气或者野兽侵扰的情况时农作物还极可能颗粒无收。82岁的施大爷说:“过去种的庄稼基本靠运气,遇到好年头,收成不错,全家吃吃不成问题,但是由于交通不方便,销路不说,加上运费基本也没能赚到什么钱。他笑了笑,那个时候大部分人都怕家里生了个男孩,担心长到后找不到一个合适的媳妇。”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现在家家户户栽培起了野生树莓,村里总共种植近150亩,按30户算,每户有约3.75亩树莓,一亩的树莓纯收入大概在7000元到8000元左右,也就说每户人家仅仅树莓一项收入就可达3万元左右。他强调到,一亩树莓的收益更是让本地的其他土特产望尘莫及,比如名扬在外的东阳市三单乡小京生一亩较好毛收入也就约5000元(还没有除去种子、肥料、人工等多成本)。据东阳市佐村镇西营工作片片长张小良介绍,以前的一毛不拔之地、门可罗雀,如今的土地寸寸是金、门庭若市;除了树莓等水果,村民为了脱贫致富,还纷纷种起了生姜大蒜等不容易受野兽侵扰的高山有机农产品。另外,以前不起眼的笋干、茶叶,金银花等也成俏货,深受四面八方来客的喜爱。他引以为傲的说到:“去年佐村镇农民年人均纯收入1.1973万元,而平岩顶的年人均纯收入不知道较传统农耕时期翻几番,目前已达2万余元,不少村民已经在市区里买起了新房。”
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佐村镇作为山区大镇,始终把“三农”工作摆在重要位置。佐村镇党委书记蒋明表示,全镇机关干部将牢牢抓住美丽乡村建设如火如荼的有利时机,充分利用山林自然生态资源优势,就地取材,因地制宜,科学布局,合理开发,大力宣传,引导全镇人民奔小康。同时,他希望更多的农产品走出去,更多的游客走进来;让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农家乐旺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