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国经济必须创新,假如没有创新,尤其没有产业的创新,中国经济就很难转型升级。”在近日举办的2016中国产业年会上,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Freeman经济学讲席教授李稻葵如是表示。
对于创新,《硅谷百年史》一书的作者阿伦·拉奥深有感触。他毕业于沃顿商学院,曾在硅谷长期从事投资业务。
阿伦·拉奥认为,硅谷成功的最大秘密,是在开发和推广创新成果的过程中,创新型人才和初创企业等创新源头必须得到有力支持。
“硅谷的发展与斯坦福、加州伯克利、加州旧金山分校、圣何塞大学四所大学息息相关,最早的硅谷创新便源自于大学师生的创业行动。”据阿伦·拉奥介绍,直到今天,斯坦福的教授和学生仍被鼓励离开学校去创业,如果创业失败,他们可以选择回归学校,“这已经形成了关于冒险和失败的文化”。
今年是中国“十三五”开局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步入新常态的中国正处在经济转型的关键节点。可以向硅谷借鉴哪些有益经验?创新在推动中国经济增长过程中将起什么样的作用?
李稻葵提出,中国应向硅谷学习,打造创新产业聚集区。“产业升级是产业从价值链的中低端向中高端的上升过程,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节点,以创新推动产业升级是经济转型成功的必由之路。”他说。“然而,硅谷模式并非尽善尽美,中国在创新领域也有自己的特殊优势。”李稻葵认为,中国发展创新具备三项优势:一是国内市场庞大,中国有着全世界包括美国、印度都难以想象的巨大市场;二是每年毕业的工程类大学生达到120万人,工程师数量占据优势;三是硬件比较好,拥有中关村科技园、上地科技园等园区。
与会嘉宾认为,“产学研”结合是技术商业化的前提,也是大框架,但具体如何实现,不仅需要政策扶持,也需要有企业来实施。
在创新方面,华夏幸福以创新为驱动,已在全球布局50多个产业新城,打造产业创新生态体系,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
华夏幸福基业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总裁赵威认为,产业创新的起步是挖掘创新源。为此,十几年来,华夏幸福不断深入探索创新驱动产业升级的路径、方式,创造性地提出并坚持“全球技术—华夏加速—中国创造”的创新发展战略,建立“孵化器—加速器—专业园区—产业新城”的产业培植链条,推进全球科技创新成果在华夏幸福的产业新城内“落地生根、开枝散叶、开花结果”。
“产业发展所必需的科技、资本、环境等要素,必须嫁接上创新因子,才能实现升级与突破。我们认为,创新是产业发展的第一源动力,只有打造完善的创新生态体系,才能有效推动产业升级。”赵威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