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中国经济发展的重点仍是稳增长,要有效激发民间投资。综合国内外因素,明年中国经济需要在国际贸易、资本流动和深化改革这三方面打赢‘硬仗’。”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12月11日在北京武汉企业商会2016投融资项目推介会暨2017迎春会上说。
按照李稻葵的分析,从国际因素来看,三个因素可能对中国明年的经济和金融产生影响。
第一是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全球化使国与国之间的相对地位发生变化,在新当选的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台以后,美国可能会选择影响面不太大但关注度高的中国产品实施非常严厉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比如类似轮胎特保案等。不过,全面贸易战不太可能发生。
第二是美国的财政刺激政策引发的利率变化。美国未来可能会在基础设施领域实施大规模的财政扩张政策,同时以税收等各种方式“逼迫”境外美国资本回归美国。从短期来看,这些措施可能会让美国经济出现增长,进而带动美国利率上升。但是,从长期来看,财政刺激对美国经济不一定是好事,财政情况不好可能会对美元产生下行压力。
第三是美联储加息。如果不出重大意外的话,12月15日美联储应该会加息。这次加息还可能会出现0.5%的加息幅度。
“美国政策的一个指向就是让全球的资金流向美国。如此一来,很多国家的本币可能会贬值,经济可能出现下行压力。对人民币而言,同样会有压力。”李稻葵说。
从国内情况看,李稻葵认为,目前中国的实际增长速度低于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速度,制造业和民间投资还没有满负荷发挥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年中国经济的重点仍是稳增长。未来不仅仅是基础设施投资,还应该重点激发民间投资。”
“从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中国国内的情况来看,明年要打赢三场‘硬仗’。”李稻葵说。
第一场“硬仗”是国际贸易。针对美国可能出现的贸易保护措施,中国明年绝不能也不应该置之不理,应该出台相应的反制政策。
第二场“硬仗”是资金流动和汇率。中国的资金外流压力会加大,人民币贬值的压力也会增大。为了维护中国经济长期稳定的发展,中国明年可能会实施更加严格、更加精准的政策以应对资金外流的压力,从而缓解贬值的压力。预计明年人民币对美元不会大规模贬值,5%可能是贬值幅度上限。
第三场“硬仗”是落实改革。通过改革,让经济的自发动力得到释放。比如进一步推进户籍改革,推动人口进城;推进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的“三权分置”,让社会资本进入农村;进一步推动国有企业从经营性、商业性的领域退出等。
“目前中国经济仍处于调整阶段,自发增长的动力还没有出现。与此相对应,企业发展处于深刻调整之中,需要做足功课,重新进行战略布局,以待未来掌握先机。”李稻葵说。
在李稻葵看来,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有两个热点需要引起企业家的关注。一个是产业升级。产业重组过程中需要资本的运作。另一个是消费升级。伴随着劳动力短缺和居民收入的增长,与消费、服务相关的领域发展很快。
李稻葵同时提醒,目前,对外投资领域出现虚热现象。比如有一些中国人去国外投资,购买房地产、保险公司等;还有一些中国人积极把人民币换成美元。“这两类投资者都出现判断错误。首先,人民币不存在大规模、持续性贬值的可能性;其次,投资者能力判断不到位,对国外资产出售方低估,也对资产未来保值增值的难度和途径估计不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