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情回暖?“小阳春”且行且珍惜 中国木雕城红木家具商户冷静面对反弹

来源:东阳日报发表时间:2017-01-17阅读次数:1049

    □记者 吴旭华 通讯员 潘怡琦

    加班加点赶货,连夜打包发货。

    进入腊月,东阳中国木雕城的不少红木家具商户迎来了一波行情“小阳春”。市场的通道里,时不时就会堆起刚打包好的货物;市场大门外,天天排满整装待发的大货车。

    “这几乎是丙申年行情最好的一段时间了。我们厂准备农历腊月二十放假,在这之前还要给25位客户发货,从两个月前开始,我们就天天加班。”昨日,在木雕城二期B区市场,“陈家工艺”红木家具公司总经理陈景良略带倦容地说。

    走访市场后发现,喊了将近一年“蓝瘦”“香菇”的红木家具商户们,这段时间几乎都如出一辙地进入了“撸起袖子加油干”的状态。

    三大因素促成行情回暖

    对于这波来之不易的行情,绝大多数商户认为主要由三大因素促成。

    一是季节性因素。年底属于消费旺季,结婚、乔迁等喜事催生了一大批红木家具的刚需。与此同时,红木家具企业加快资金回笼步伐,从而加大了对红木家具的促销力度。“一般而言,年底这段时间销售量约占全年总量的三分之一。”市“万家宜”家具公司董事长吴明月说,红木家具生产过程较长,高档材质往往需要半年左右时间,中档的也要三四个月,年中的订单往往要排到年底才能交货;加上10月份以后的订单叠加,造成了这波繁忙的行情。

    二是政策性因素。2016年9月24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第17次缔约方大会,投票通过将整个黄檀属、刺猬紫檀及大巴花等列入濒危管制附录二的提案以及交趾黄檀注释修订,一时间,红木市场应声而涨。随后,各红木家具企业纷纷调整价格。“市场总是买涨不买跌,对继续涨价的预期使中间商、消费者不约而同地作出了购买反应。”专做大红酸枝家具的“乾生宝”家具公司销售负责人任红英说,因为这个政策出台,原先还在观望的客户果断下单。“其实大家在提价的时候心里也很没底,万一把潜在客户吓跑了呢?结果却是相反。”提及此,任红英再次感叹传统消费心理的作用强大。

    三是市场性因素。“根据我的观察,这波行情可说是东阳独有,其他地方鲜见演绎。”“振作东方”设计工作室总经理孔振华经常跑外面调研市场,并与外地诸多红木家具企业老总保持了密切联系。“东阳市场集群之大全国罕见,华东第一。它的商品定位以中档为主,属于一级批发市场。”孔振华说,像北京、山东的市场多属终端市场;广东、福建的市场以高档家具为主,难以应激性地出现走量现象。“中间商涌进东阳批发,带动了这波回暖。”他为“千百年”红木设计的一款沙发,已被中间商全部搬走。

    共克时艰将是长期任务

    行情回暖,商户们是不是很“傲娇”或者很欣喜?

    在中国木雕城各市场所见,却是喜忧参半。“行情回暖了,产品涨价了,利润却下跌了。”陈景良一针见血地指出,木材涨价导致利润空间趋小,企业必须做好微利甚至亏本的准备,不要以为通过产品涨价就可以弥补原料涨价的损失。“我们厂上个月提价10%,这个月又提了10%,都是微利保本状态。”他分析,去年下半年以来,红木原料价格一路上涨,而家具的订单价格在此前就已确定,“原料涨价越快,家具价格反应滞后,利润被挤压就越多。原料涨价最密集的那段时间,我们都不敢接订单。”他认为,随着红木原料出口管制趋紧,企业要做好共克时艰的准备,“不排除这次小阳春过去后,行业会面临倒春寒。”

    面对这波行情,“弘正古艺”红木销售负责人郑兰英建议消费者购买红木家具要趁早。

    “从长期看,红木家具涨价是必然趋势,即使降价也是偶然的。”郑兰英说,随着市场趋于成熟,大家对红木家具的认识趋于到位,消费趋于理性,粗制滥造的产品将会被挤出市场,设计优美、工艺精良、材质上佳的红木家具产品只会连年涨价。“当然,这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而是缓慢抬升;偶然会有短暂下跌,但迎来的将是价格报复性反弹,最终推动整体价格往上走。这一趋势在这几年已非常明显。”

    “珍惜每一方红木,用心做好每件产品。不要追求爆款,而是用经典的款式、精湛的工艺提升红木的价值,确保红木在制成家具有后续升值空间。”陈景良说,如果没有好的款式和工艺,还不如保存原木,“毕竟,红木做成家具后就不可逆了,价值或提升或贬低,优秀的设计和工艺是关键。”与此同时,他建议企业做好成本内控工作,优化管理以降低成本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