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浙商女杰杰出成就奖”获得者龚淑娟
龚淑娟在省人民大会堂接受记者采访。
1月13日,第八届“浙商女杰”表彰活动在省人民大会堂举行。市露欣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龚淑娟荣获“浙商女杰杰出成就奖”,她也是我市唯一获此荣誉的女企业家。
“浙商女杰”评委会授予龚淑娟的颁奖词为:她,是改革开放的第一代创业者,是带领小区居民共同致富的好支书。30多年,从浙江到山东,再回归浙江,纵横捭阖间,她无愧于商界“铁娘子”的美誉。
“当你做事业时,不要把自己当成一名女人,我从来不按‘男人应该做这个,女人应该做那个’的方式来思考问题。”昨日,在白云街道西庄小区,领奖归来的龚淑娟接受了记者采访。
敢为人先勇于挑战
上世纪80年代,龚淑娟敢为人先,投资4000元创办了村里最早的针织厂,成为当时全国少有的“万元户”。
富起来的龚淑娟没有忘了乡亲。在她的带动下,西庄创办了100多家企业,成为浙江最有名的“针织服装专业村”,工业总产值超过3亿元;西庄成为了金华第一个亿元村。1995年,省长亲自颁奖授予龚淑娟“浙江省科技致富带头人”称号,此后龚淑娟连续多年当选。
1995年,龚淑娟应邀参加了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极大地开阔了眼界和思路。就在这一年,她引进了先进的真空多弧离子镀钛机,完成了由传统加工业到高科技行业的蜕变,固定资产增至数千万元。
2003年,48岁的龚淑娟又作出了一个让身边人惊讶的决定:赶赴千里之外的海滨城市山东烟台,进入她非常陌生的建筑行业。
初到烟台,人生地不熟,龚淑娟一切都是亲历亲为。为了监督工程进展,她经常早上6点赶到工地,直到半夜才离开,饿了泡碗方便面吃,困了就在工地办公桌上趴一下。
龚淑娟深信诚信和质量的重要性,她把精品意识贯穿到整个生产过程中,要求各级供应商在供货品质上必须保证,做到百分之百优质。在烟台短短几年时间,龚淑娟相继成立了烟台埃特置业有限公司和烟台中伟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并在烟台建造了上百幢楼房。随后,公司业务范围也逐渐向威海、潍坊、青岛等城市辐射。
28年村官一心为公
59岁,说起来是开始颐养天年的时候,但龚淑娟依然斗志昂扬。
除了企业家这个身份外,龚淑娟还是个不折不扣的社会活动家。她是个有着28年党龄的老党员,更连续28年当选为村长、党支部书记。
作为一个外姓女子,这么多年能得到小区居民的全力拥护,实属不易。为了做到一心为公,她跟家人和亲戚“约法三章”:不允许担任小区领导职务,不允许参与小区事务,不允许经营村办企业。亲戚们开始不理解,但多年下来,也理解了她的良苦用心。
28年来,龚淑娟没有要过小区一分钱工资,每次回家处理事务,也都是自掏腰包。为了履行好职责,龚淑娟每月都要赶回小区,少则一二次,多则四五次。有时,刚回到家没歇一下又立即跑到小区居民家里,就某件事情征求他们的意见。“我这个人比较民主,凡事首先尊重大家的意见,因此大家相处比较和谐。”
龚淑娟十分关心、支持慈善事业,并积极参与其中。逢年过节,她都会给烟台和老家的老人买来各种各样的慰问品,送去红包,并曾获得中国十大慈善爱心大使、山东最佳魅力女性等诸多荣誉。
年过半百学无止境
“活到老,学到老”,这是龚淑娟经常挂在嘴上的话。
进入房地产这个全新的行业后,龚淑娟千方百计地学习。她先后到清华大学、亚洲(澳门)国际公开大学攻读工商管理硕士,到中央党校经济管理班进修,并在班里担任班干部。亚洲(澳门)国际公开大学毕业前,必须要进行3万多字的公开答辩,而且要求很高。龚淑娟答辩的题目是《企业如何做好诚信》,她从自身经历出发,侃侃而谈,结果得了高分,一次性通过答辩。
在外人眼里,龚淑娟是商场上叱咤风云的女强人,受人爱戴的好书记,在家人眼里,她也是一个好妈妈、好妻子。
龚淑娟对两个儿子从小的管教就比较严格。那时,虽然已经拥有百万身价,但为了培养孩子的节俭习惯,龚淑娟每次给他们的零花钱不超过十元。如今,她的两个儿子国外学成归来,成为龚淑娟的得力助手。
龚淑娟说:“一个成功的女人必定要有一个美满的家庭,因为只有家庭美满,她的心情才能愉悦,才能有更多的精力和干劲投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