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经济将对传统经济模式带来冲击

来源:发表时间:2017-07-27阅读次数:679

    “作为一种新型经济形态,当前发展分享经济面临认识不统一、现行制度不适应、政策保障不健全、城市管理难度加大和影响个人信息安全等问题。社会各界普遍希望国家加强顶层设计,明确政策导向,释放积极信号,以消除各方疑虑和凝聚社会共识。”近日,国家发改委联合多个部门印发了《关于促进分享经济发展的指导性意见》,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对此在答记者问时表示。

当前,分享经济在全球范围快速发展。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都在积极引导和支持分享经济发展。例如,美国多个州政府修改相关法规法案,明确乘车共享和个人房屋短租的合法性;欧盟委员会出台《分享经济欧洲议程》,引导各成员国破除法律政策限制,推动分享经济在欧盟的长远发展;英国宣布要打造分享经济的全球中心,并在政策上予以鼓励支持。

近年来,我国分享经济异军突起,发展快速,创新活跃,应用广泛,在一些领域走到了世界前列,并培育了一批创新创业型企业。据国家信息中心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分享经济实现市场交易额达3.45万亿元,同比增长103%,参与分享人数达6亿,提供服务者人数约6000万。

分享经济是对资源利用方式的一次革新,将对传统经济模式、市场格局、消费方式和就业结构等带来影响和冲击。不过,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同时表示,我国分享经济在快速发展壮大的同时,也面临着认识不统一、政策尚不健全、平台能力不足和公共服务不够完善等问题。

一是认识尚不统一。分享经济引发了社会普遍关注,但其发展过程中暴露的一些不规范问题,造成各界对分享经济这一新型业态存在担心和忧虑,需要政府释放积极信号,凝聚社会共识,增强市场主体的信心,充分释放分享经济巨大的发展潜力。

二是政策亟待健全。分享经济正在逐步渗透到经济社会各个领域,但个别行业和地方政府在管理中形成的一些“隐形门”“玻璃门”依然存在,部分领域尚存管理空白,企业经营相关业务时难以进入或无法可依,需因业施策、因地制宜,加快完善各领域配套政策,营造公平竞争、协同发展的市场环境。

三是平台能力不足。我国生活消费领域分享经济已取得长足发展,但在生产要素领域的分享才起步不久,许多领域尚未充分利用分享经济模式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一些公共平台建设仍存在不足,个别环节还存在基础设施不健全等短板,亟须加以完善。

四是公共服务仍需完善。许多分享经济平台企业反映,在利用分享经济思维实现创新创业时,商业模式明确,技术路线清晰,但缺乏公共数据资源的支持,企业发展遇到现实瓶颈。因此,需要政府进一步加快数据开放共享,促进数据流动,支撑分享经济新业态发展。

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分享经济是“互联网+”行动深入发展下涌现的新业态、新模式,正在向各行各业加速融合渗透,变化快,范围广。作为我国首个国家层面出台支持分享经济发展的文件,此次《关于促进分享经济发展的指导性意见》有五大特点:重在预期引导;明确内涵特征;强化管理创新;强调规范有序;完善制度保障。

“分享经济利用‘互联网+’,创造了很多新业态,化解了不少过剩产能,带动了大量就业。‘十三五’时期,我国大力发展分享经济,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经济发展质量,有利于激发创新创业活力和拓展扩大就业空间,对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和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具有重要意义。”前述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