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建文化礼堂 共筑精神家园

来源:发表时间:2017-08-29阅读次数:1231

□通讯员 郭军新

    湖溪镇许多村结合自身实际,充分利用古祠堂、大会堂、旧校舍这些有深厚历史文化渊源的建筑物,并按照文化礼堂建设的硬件要求整修,创建出了拥有自己特色和品牌的文化礼堂。“这些村组织开展多种多样的文化礼仪活动,使文化礼堂真正成为村民‘心有所寄’的精神家园。”日前,湖溪镇党委书记王松明说。

乐建文化礼堂 共筑精神家园

湖溪镇半数村庄拥有文化礼堂

    湖溪镇是省级文化强镇。近年来,该镇挺举文化之力助推美丽乡村建设,以平均每年创建3家的速度推进文化礼堂建设。截至目前,全镇共创建农村文化礼堂15家(其中2家今年正在创建中),创建率达54%,成为我市创建率最高的镇。

    注重特色  打造品牌

    “我们镇西村的文化礼堂是旧大会堂经过修缮而创建。旧大会堂紧靠着‘国保’马上桥花厅,为此,我们村结合马上桥花厅特点对文化礼堂进行仿古民居修缮,使文化礼堂与马上桥花厅形成了整体美和协调美。”镇西村党支部书记张立明说。

    湖溪镇在文化礼堂建设中,要求各村充分结合和运用特有文化,做出不同的模式、风格和品牌,努力形成“一村一品”。

    郭宅一村文化礼堂重点打造108桥龙灯的桥廊文化,把《水浒传》中梁山泊“108将”角色用木头雕刻制成108个人偶,做成板凳龙灯,并把这项市级“非遗”文化搬进文化礼堂,充分展示我市传统民俗文化的特色;南塘村利用拥有400多年历史的张氏祠堂进行文化礼堂创建,并结合南塘是中国墙纸的发源地之一,开设墙纸陈列室;白水口村利用原有的大会堂,在文化礼堂里建成了“红色文化”——党史纪念馆;郭宅二村则充分利用“石洞书院”遗址创建了石洞文化礼堂,把耕读文化搬进文化礼堂……湖溪镇各村文化礼堂建设可谓各具特色,风格迥异。

    营造亮点  增强活力

    “现在村里有了农村文化礼堂,我们在家门口就可以看大戏、听曲子,我们的生活也更有滋有味了。”镇西村83岁的村民金祖豪自豪地说,每年村里“村晚”上演,他都早早地过来找位子。

    “这堂法制课,让我们懂得生活中哪些行为可能涉及犯罪。”南塘村80多岁的村民张照荣听了该村组织的法制课后,高兴地连声说“这课值得听”。南塘村文化礼堂创建后,每年都邀请专家为村民上法制、农技知识、家政服务等课,同时还把拥有正能量的张氏家训作为南塘村民的“传家宝”印发给全体村民,让村民们受益匪浅。

    湖溪镇以文化礼堂为阵地,积极传播和凝聚正能量。如清潭村文化礼堂每月开设道德文化讲坛,开展文明道德、礼仪培训、健康教育等活动;白水口村文化礼堂因地制宜举办7岁开蒙礼仪、法制教育、尊老敬老、婚庆礼仪等活动。同时,湖溪镇为提高全镇群众的禁毒和反邪教意识,巡回到各文化礼堂创建村开展“携手创建无毒、无邪教乡镇”的宣传活动,取得较好的宣传效果。

    文化活动  美在流动

    湖溪镇近几年时常组织文艺节目到文化礼堂村进行巡回演出。如今年8月初,湖溪镇组织了“喜迎‘十九大’暨庆祝建军90周年”文化礼堂巡回演出,这台晚会节目均由全镇各文化礼堂创建村选送的优秀文艺节目组成,共有15个文艺节目,在文化礼堂创建村中进行巡回演出。

    “过去村里农闲时,村民们经常聚在一起打牌、搓麻将等,纠纷时有发生。自从有了文化礼堂,有了主流文化的引导,村民的集体意识增强了,村民关系也融洽了。”郭宅二村村委会主任郭培龙高兴地说。“在新农村建设中,文化建设不仅可以为新农村建设增添活力,更能有效促进村民之间的团结,文化建设值得做,更应该做!”郭宅一村党支部书记郭栋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