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派进去 村庄靓起来 我市首批派驻农村第一书记工作圆满收官

来源:发表时间:2017-09-25阅读次数:1434

发布机构: 东阳市政府
  □记者 陈勇 郑晓东 通讯员 朱斌良

       2015年7月以来,我市共选派了41名优秀机关干部到农村担任第一书记,进一步推动了机关干部深入农村一线,夯实了基层发展基础。两年多来,他们勇挑重担,积极走访调查,广泛听取意见,因村制宜开展工作,为我市农村发展贡献了一份力量。

甘于奉献 树立良好形象

      对第一书记们来说,从市区到所派驻村(小区)至少要花费近半个小时,最远的三单乡华孙村距离市区有近1个半小时车程。在开展工作过程中,第一书记们全部使用自己的车辆下村入户,从未向组织提出过要求。

      有的第一书记是派出单位骨干,一开始深入农村一线工作时,还无法立即与原单位业务脱离,他们牺牲个人时间,投入更多的精力,努力处理好原单位工作和派驻村工作的关系,做到“两手抓两不误”。

      在“治危拆违”“垃圾分类”“五水共治”等全市重点工作中,总能在现场看到第一书记们忙碌的身影。他们和村干部、党员一道,走村入户开展工作。迅速融入基层工作环境的他们,不仅受到了百姓的点赞,也得到了村干部的认可。

理顺关系 发挥实效作用

      绝大部分第一书记在入村任职之前,都没有任何农村基层工作经历。他们主动走到村民中去,倾听基层呼声,自觉融入村里,做到“干中学、学中干”,较快地进入了角色。

      第一书记们通过深入调查研究,找准导致村干部队伍软弱涣散、村庄发展滞后的“病根”,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在推动村干部队伍建设方面,第一书记纷纷运用扎实的理论知识对村干部们做思想工作,同时建章立制规范管理,用制度来管人管事,推动村级组织运行规范有序;针对村集体经济薄弱的问题,第一书记们既想方设法“输血”,也鼓励带动“造血”,带领村(小区)干部一起理清发展思路,因地制宜破解发展难题。

多方协调 形成强大合力

      第一书记们作为派出单位业务骨干,利用各自优势,积极为村庄发展争取资金、项目支持;派出单位则与派驻村(小区)积极联动、协同合作,形成强大合力。

      去年,针对基础设施落后的问题,三单乡华孙村的第一书记积极寻求三单乡党委政府、市市场监管局及相关部门单位支持,争取到项目资金80余万元,为村庄建成了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2000余平方米的大操场等民生工程;今年,华孙村又争取到了饮用水山塘整治项目和列入市政府“一事一议”的休闲广场改造提升项目;南马镇和平村的第一书记利用派出单位在道路建设方面的优势,积极争取公路项目支持,2年间共完成村内3条道路的硬化和加宽改造工程;横店镇屋基丘小区的第一书记积极争取上级扶持和社会赞助,协助小区干部完成投资近500万元的创业承诺项目,建成了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垃圾分类系统,推动了房前屋后绿化工作,小区人居环境显著提升。

稳步推进 整转成效显著

      在重点工作推进过程中,第一书记们敢于“快刀”破解遇到的矛盾和纠纷,确保了美丽乡村建设、治危拆违等各项中心工作的稳步推进。特别是农村基层巡察工作开展以来,第一书记们积极行动、主动配合、直面问题,协助化解了一批农村信访问题、处置了一批不守规矩的村官,有效配合解决了一批基层实际问题和矛盾。

      经过两年多来的努力,41个“软弱涣散”村党组织都成功摘掉了一星级帽子,有10个村党组织晋位升级为四星级,35个村的集体经济收入超10万元,今年的村社换届选举平稳、有序,选优配强了村两委班子,村容村貌得到极大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