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下午,我市医共体建设动员大会在市行政中心召开,标志着我市医共体建设进入实施阶段。
金华市副市长、东阳市委书记黄敏出席会议并讲话;市委副书记、市长姚激扬主持会议;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施侍伟,市政协主席卜亚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王天仁参加会议;副市长蒋令树作动员报告。
省医改办副主任、省卫计委副主任马伟杭等省、金华市卫计委领导应邀出席会议。
黄敏在讲话时指出,组建医共体,是我市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具体实践。我们要充分认识到组建医共体是深化改革的需要,符合公立医院发展方向,是提高百姓福祉的重要举措,为的是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医疗卫生资源下沉,为的是解决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要通过医共体的形式,确确实实解决医疗健康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
黄敏强调,医共体建设任务艰巨、使命光荣,要将解决当前与谋划长远相结合,下放权限,打通人、财、物的屏障,充分发挥医保的调度作用,尽早取得实效。在建设中,要把握三个关键,即百姓要得实惠,推进这项改革,唯一的检验标准,就是有没有让老百姓得到实惠,有没有在解决老百姓看病难、贵、繁问题上有所前进、有所突破;医生要有积极性,要完善激励机制,建立与医共体相适应的绩效考核和薪酬分配机制,健全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紧密联系的分配激励机制,体现奖勤罚懒,多劳多得,优劳优得的分配原则;建设标准要提高,按照“两强两高”的要求来确定医共体建设的标准,以“制度强、服务强”为手段,实现“人民健康水平高,对医改满意度高”的目标。
黄敏强调,医改是“一把手”工程,要全力以赴推进医共体建设。在做法上要敢试敢干,允许边试边完善,允许有容错机制,允许打破条条框框;在政策上要全力保障,把基层医疗单位人、财、物的管理权全部放给医共体,政府部门只管公共、管宏观,从法律法规和政策层面从严监管;在支持上要全心全意,各级党委政府和部门要不折不扣执行医共体建设的职责,及时解决改革和建设过程中出现的矛盾问题,卫生行政部门要转换角色,财政部门要大胆托底,人社部门要做好服务,编制部门要敢于突破,牵头医院要全力以赴,共同推进我市医共体的建设和发展。
我市是全省第一批被选为县域医疗服务共同体建设的11个试点县之一。日前,市委、市政府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城乡医疗健康服务共同体建设的实施意见(试行)》(下称“实施意见”)。实施意见提出,医共体建设的目标,就是“让人民群众平等享有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通过组建医共体,实现县域内分级诊疗,整体提高县域医疗资源的配置和使用效率,降低全市居民的总发病率和就医总成本,从根本上减轻患者就医经济负担。
以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为重点,加快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优先覆盖老年人、孕产妇、儿童、残疾人及慢病患者等。加强上级医院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技术指导和人员培训,培植优势专科,切实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基层医疗机构的门诊人次、住院人次、医疗业务收入前两年每年同比增长15%以上,牵头医院的门诊人次增长幅度要低于前二年平均增长幅度,逐步实现基层首诊率65%以上,县域内就诊率90%以上的总体目标。
实施意见同时明确提出要在市级层面成立医共体管理委员会和医共体管理中心。管理中心下辖4个工作分中心,分别由市人民医院、中医院、妇保院、横店医院等4家市级公立医院牵头组建。
市人民医院托管巍山分院,六石街道、白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南马镇、湖溪镇、巍山镇、佐村镇中心卫生院,虎鹿镇卫生院、三单乡卫生院;
市中医院托管红会医院,吴宁街道、江北街道、城东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千祥镇、画水镇中心卫生院;
市妇保院托管南市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歌山镇卫生院;
市横店医院托管横店镇、东阳江镇、马宅镇卫生院。
各镇乡街道区域范围内的的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按照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模式纳入医共体。
管理中心办公室设在人民医院。
全市18家基层医疗机构全部纳入医共体,分别由4家市级公立医院托管,并实行规章制度、技术规范、质量管理、信息系统、采购配送、后勤服务等“六统一”管理,统筹人员调配、薪酬分配、资源共享等,形成优质医疗资源上下贯通的渠道和机制。四个医共体的管理、考核、评价等都实行一个标准,都由医共体管理中心统一管理。
报销比例
对有效签约对象在不突破总额的前提下门诊报销比例提高5个百分点,住院报销比例提高2个百分点,未经基层转诊的住院患者报销比例下降5个百分点;未经基层转诊的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市级医院报销比例不超过40%(小额参保人员不予报销),经转诊的可享受原先的慢性病报销政策。
2018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