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际贸易改革的不断深入,义乌进口食品市场销量大增,为有效保障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该市全面落实“四个最严”和“四有两责”,结合实际创新监管举措,确保进口食品安全。
一是提高门槛,全面实施进出口商备案。义乌全面实施进出口商备案,目前已备案进口食品收货人223家,肉类收货人备案17家;进口食品境外出口商、代理商及国内收货人备案率达到100%。
二是创新手段,探索进口食品义乌模式。优化进口食品检验监管模式,再造监管流程,实施二维追溯码管理,建立完善与E-CIQ对接的进口食品追溯平台及信息收集、反馈平台,实现“边检边放”、“即检即放”。目前已经有30多家企业,使用近300万张二维码,达到了进口食品“管得住、放得快”目标。
三是实施抽检,收集风险评估基础数据。完成进口食品监督抽检样品2000余个,涉及污染物、食品添加剂、非食用物质、致病菌、重金属等项目,为质检系统风险评估提供基础数据。
四是严格监管,避免不合格品流入市场。日常监管中发现的不合格食品,及时准确按照食药总局的有关规定层级上报不合格信息,并责令进口商做退运或销毁处理。上报不合格进口食品信息近300条,组织集中监督销毁5次,有效避免不合格品流入市场。
五是联合执法,整治规范进口食品市场。市场监管局、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等部门多次开展联合整治,对进口馆、进口食品市场开展联合执法,重点检查食品的来源、中文标签的加贴、销售记录等情况,针对检查发现的问题,根据各部门的工作职能分工及时进行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