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家人常常擅自将药品掰碎成小粒后再让他们服下。他们认为,婴幼儿和老年人的吞咽能力较差,外形较大的药片很可能卡在咽部,甚至可能引起窒息。但对于掰碎药服用的这种做法,天津市胸科医院药剂科主任陈丽娟认为是极其错误的。
服药方式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药物能否充分发挥疗效。虽然错误的用药方式一般不会造成极端严重的后果,但肯定会影响药物疗效或加大药物副作用,长此以往对患者造成的慢性危害不容忽视。特别是缓释剂、肠溶制剂、糖衣片和胶囊剂采用掰开碾碎等破坏药物形态的方法服用会严重影响疗效。若无特殊情况如说明书明确标注可以掰碎或医嘱表明研碎服用,都应整片吞服。
缓释片是一种在体内缓慢释放并能保持较长时间药效的剂型,如二甲双胍缓释片。缓释制剂能使其血药浓度保持平稳,从而使药物作用时间延长,减少服药次数。采用特殊的高硬度材料做成骨架,药物包藏于骨架之中缓慢释放。如果把缓释片研碎后,则会破坏骨架,就达不到缓释和长效的目的。在某些情况下,掰开后服用还会因药物快速崩解释放而导致体内药物浓度迅速上升,引起药物中毒。
肠溶片即在普通片剂外面包裹一层外衣,这层外衣只有到达肠道才能被溶解,如阿司匹林肠溶片。如果掰开服用,会使药片在胃部被溶解,使药物本身被胃酸破坏,亦对胃黏膜产生刺激作用,并且药品无法抵达肠道发挥疗效。因此将肠溶片碾碎后服用不仅会降低药物疗效,有的还会引发药物副作用。
糖衣片即在药物表面包上一层糖衣,有稳定药性、改变药物服用时的口感等作用。如多酶片是含三种酶(淀粉酶、胃蛋白酶、胰酶)的双层糖衣片,淀粉酶和胃蛋白酶在药片的外层,可在胃内起到助消化的作用;胰酶包裹在药片的内层,需要在肠道的碱性环境中发挥作用。若药片碾碎即失去消化酶的保护作用,且胰酶粉剂残留在口腔中可刺激口腔黏膜,引起严重的口腔溃疡。
胶囊一般以明胶为主要原料,胶囊可以掩盖药物的气味和苦味,缓解病人服用药物时的不适感,而且胶囊进入胃肠道后溶解,生物利用率较高,因此抗生素多采用这种剂型。若将胶囊拆开,气味特异,服药剂量也难以确保。肠溶胶囊打开后可能会对胃黏膜产生刺激性或被胃酸破坏,从而降低或者失去药效;缓释胶囊碾碎后则会破坏其结构,从而达不到缓释的目的,还可能引起药物中毒。因此,胶囊应整粒吞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