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城郊某农场上空,三台无人机按照设定的路线来回喷洒农药,仅十几分钟便将所载药液喷洒在了十余亩的农田上。原来,该农场正在进行无人机飞防植保作业。据悉,无人机植保应用比较广泛,适用于粮食作物、油料作物、果树和经济作物,效率是人工作业的80倍,大大提升了植保作业效率。
“比起传统人工作业,无人机植保除了效率高以外,在别的方面的也有很明显的优势。”现场相关负责人吴新群拿着遥控器介绍说,无人机植保可以节约资源、提高药效,采用低量喷雾可比地面植保机节省50%的水和农药,每亩可节约成本50至100元,“除此之外,它作业时不受地形环境限制,只受作物高度影响,同时对作业人员来说十分安全环保。通过遥控器实行远距离遥控,可以减少与农药的接触,防止作业人员发生药害。”
早在2014年,我市就引进了无人机飞防植保技术,经过几年的发展及技术更新,目前无人机植保技术已较为成熟。今年,我市成立了无人机“飞防”服务组织,可为全市水稻、蔬菜、果树等领域提供“飞防”服务。
眼下正是早稻抢收的关键时节,巍山镇彦春家庭农场的赵彦春正忙着烘干早稻。今年,赵彦春种了近1200亩早稻,再加上周边种粮大户的,早稻烘干量达到2000吨。
赵彦春说:“农场里23台谷物烘干机一起作业,预计二十多天就能完成。如果没有烘干机,我们一天只能割四五亩田,现在一天就能割一百四五十亩田。”
2017年,我市粮食烘干机保有量达到280台,批处理能力达3800多吨,全年完成水稻机械化烘干5.5万吨,机烘率达60.5%
作为全国首批平安农机示范市、浙江省首批农机化示范市、全省首批农业“机器换人”示范县创建县市,我市近年来紧紧围绕“农机化引领农业现代化”的目标,以高新植保、粮食烘干作为突破点,以点带面积极推动粮食产业“机器换人”,促农业增产增效。
今年,市农业局更是把新型环保粮食机械烘干、高新植保作为工作重点,以点带面,全力推进机械化全覆盖。
“我们一方面寻求适合本地的高新农业机械,另外一方面要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来扶持相关环节的机械化服务发展。近年来,热泵型粮食烘干机、生物质颗粒燃烧炉、自走式喷杆喷雾机、无人植保飞机等先进机械都已先后在我市的粮食生产中得以应用。”农业局农机总站副站长潘增辉说。
“机器换人”的有序推进,目前我市已建成3家农机综合服务中心、1家全国农机专业合作社示范社、5家省级农机专业合作社示范社、28家粮食烘干中心、14家水稻育秧中心以及4家智慧农机装备应用示范基地。在水稻耕种收、烘干、植保等方面,我市机械化水平有望获得新突破。
据了解,到2018年底,我市争取水稻耕种收机械化率达到82%以上,全市水稻高新植保、烘干机械化应用水平争取突破60%,全面提升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完成全国主要粮食作物全程机械化生产示范县和省农业领域机器换人示范县的创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