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记者从东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保护中心了解到,该市第六批12个“非遗”代表作名录公布。至此,东阳市级的“非遗”名录达到110项余项。
“非遗”十年成绩斐然
此次公布的“非遗”名单,共6大类,分别为:民间文学类,有何氏定武兰亭传奇、婚俗·菓籽谜;传统舞蹈类,包括东阳调龙、东阳板凳龙·郭宅108将龙灯;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里,有罗汉班;传统美术类,核雕、竹雕,均来自东阳“非遗”保护中心;传统技艺类,包括传统民间泥塑工艺、印花雕版制作技艺、古籍修复技艺、草编墙纸制作技艺;传统戏剧类,有婺剧哑背疯。
据悉,东阳从2004年启动“非遗”保护工作,目前共普查出1600多个项目,其中获得国家级项目和荣誉称号的10个,获得省级项目和荣誉称号的34个,走在全省前列。
“非遗”保护的关键是传承人
目前,东阳有国家级传承人4名,省级传承人15名,金华市级传承人29名,东阳市级传承人21名。
“‘非遗’保护的关键是传承人。”东阳市“非遗”保护中心主任吴海刚说,东阳也一直在思考如何鼓励支持传承人传承保护工作。
另外,为进一步把东阳“非遗”发扬光大,位于卢宅的“非遗”馆已在规划建设。届时,除了有“非遗”展示区,还有“非遗”一条街、“非遗”广场,定期表演“非遗”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