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为什么容易感冒?

来源:发表时间:2019-02-21阅读次数:1821

来源:搜狐健康

    宝宝满6个月以后,好像特别容易就感冒,有的宝宝好像永远都在“上呼吸道感染”。还有一部分宝宝上幼儿园后,三天两头就发热,成了医院的“常客”,爸爸妈妈们因此而感到十分烦恼。现在正是流感盛行的季节,爸爸妈妈们的担心变成忧郁,甚至都不敢带孩子出门了。

    上面这种把感冒归咎于抵抗力低,免疫力弱的看法不全面的,这样的想法给了各种儿童免疫增强剂大行其道的机会。

2

 

    虽然宝宝抵抗力低之说并没有什么错,但用药物增强宝宝的抵抗力是非常不科学的,就像“揠苗助长”一样,很难见效啊!

    为什么小年龄段的宝宝容易“感冒”,甚至得“肺炎”呢?

    这跟宝宝的上呼吸道结构和免疫功能有关。

2

 

    1.:3岁以下婴幼儿宝宝的鼻腔短小,鼻道狭窄,鼻黏膜柔嫩而且血管丰富,感染时黏膜肿胀,特别容易造成堵塞,导致呼吸困难。

    2.鼻窦:鼻窦是面部骨组织里面带有筛子一样的蜂窝状的骨组织,都与鼻腔相连接,呼吸、说话都会用到鼻窦,产生共鸣音。新生儿上颌窦和筛窦极小,2岁以后迅速增大;额窦和蝶窦分别在2岁和4岁时才出现,因此婴幼儿较少发生鼻窦炎。

    由于鼻窦黏膜与鼻腔黏膜相连续,鼻窦口相对大,急性鼻炎时就容易累及鼻窦,鼻窦炎在3-7岁儿童中已不少见。

    3.鼻泪管、咽鼓管:鼻泪管从眼睛角到鼻腔,是眼泪从眼睛经内眦部排入鼻腔的管道。婴幼儿鼻泪管短,开口接近于内眦部,鼻腔感染易侵入结膜引起炎症。咽鼓管从咽部到耳的鼓室,有调节压力和将鼓室分泌物排到鼻腔的作用。婴儿咽鼓管较宽、短、直,呈水平位,故鼻咽炎时易致中耳炎。

    4.扁桃体:扁桃体包括腭扁桃体和咽扁桃体,腭扁桃体1岁末才逐渐增大,4~10岁发育达高峰,14~15岁时退化,故扁桃体炎常见于年长儿。咽扁桃体又称腺样体,6个月已发育。“感冒”时,扁桃体充血肿大,影响呼吸换气。

    5.喉部:喉部呈漏斗形,喉腔窄,声门狭小,软骨柔软,黏膜柔嫩,富有血管及淋巴组织,故轻微炎症即可引起声音嘶哑和吸气性呼吸困难。

    此外,小儿呼吸道的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功能均较差。非特异性免疫自出生就有,而特异性免疫需要经历一个过程才能获得。呼吸道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在婴儿期很不完善,表现为咳嗽反射及纤毛运动功能差,难以有效清除吸入的尘埃和异物颗粒,肺泡吞噬细胞功能不足。特异性免疫功能不足在婴幼儿表现为:细胞免疫功能不足,辅助性T细胞功能暂时低下;体液免疫功能不足,主要是指免疫球蛋白(Ig)的数量和活性不足。

    常见的感冒病因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90%以上为病毒感染,*常见的是鼻病毒,鼻病毒多达100多种血清型,其他常见的还包括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冠状病毒、肠道病毒等,另外还有肺炎支原体、衣原体、A组链球菌、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病毒感染后又可继发细菌感染。

    几乎所有的细菌、病毒、真菌、支原体、衣原体都可以导致上呼吸道感染。

    如果是患有营养障碍性疾病、免疫缺陷病,或是生长环境不良的婴幼儿,易反复发生上呼吸道感染或使病情迁延。

    小孩儿老感冒,正常吗?

    因年龄、体质、病原体及病变部位的不同,疾病的缓急、轻重程度也不同。

    年长儿症状较轻,婴幼儿则较重:6岁以下儿童平均每年感冒6次左右,从9月份到次年4月份甚至有可能多达每月1次哦!

    症状一般持续1-2周左右,日托所的幼儿比在家照顾的感冒次数更多一些,但进入小学后,进过日托所的儿童比没有进过日托所的儿童更少发生感冒。

    较年长儿平均每年感冒2-4次,症状一般持续5-7日。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需要做哪些诊断检查?

    血常规:是*常用的检验,对于区分病毒或细菌感染有一定的意义。病毒感染者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计数相对较高(但早期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数可能较高),细菌感染者白细胞总数多增高,但重者可能减少,中性粒细胞计数增高。C反应蛋白(CRP)和前降钙素原(PCT)亦有助于鉴别细菌感染。

    必要时还可以做以下这些检查:病毒抗原抗体检测明确感染病原;心电图、心肌酶谱监测有无心肌损害;胸部X片可明确有无并发支气管炎或肺炎。

    感冒能治吗?

    一般上呼吸道感染由病毒感染引起,是一种自限性疾病,除流感病毒外,其他引起普通感冒的病毒尚无抗病毒疗法。

    在婴幼儿中,普通感冒的症状通常在疾病的2-3日达高峰,10-14日逐渐缓解,对于较大的儿童和青少年,症状通常在5-7日后消退。

    在感冒症状不影响宝宝精神状态及日常生活时,给予宝宝充分休息、居室通风、多饮水,防止交叉感染。

    对症治疗:

    感冒药并不能缩短感冒病程,对症治疗的目的是减轻症状,让孩子尽量感觉舒适些。

    面对孩子高热的处理:

    可予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对症治疗,一般小于3个月的婴儿不推荐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因为小于3月龄婴儿发热可能是严重感染的*体征;一般小于6个月婴儿不推荐使用布洛芬,因为小于6月龄婴儿肾功相对有限,有肾毒性风险,不良反应还包括胃炎、消化道出血等。

    儿童*常用的对乙酰氨基酚是泰诺、泰诺林;布洛芬*常见的儿童药是美林。

    具体用法对比如下(一般情况下不建议二者联合或交替治疗)

2

 

    鼻塞、流涕的处理

    鼻塞易影响睡眠及进食,婴幼儿的情况更加明显,爸爸妈妈们可以采取滴鼻或喷鼻盐水清理宝宝的鼻腔,增加居室湿度(湿度为40%~60%),调节体位(躺下时鼻塞会比较明显,可以暂时抱起孩子或是适当垫高头部)等有利于缓解鼻部症状的举措。

    咳嗽的处理

    咳嗽本身是一种气道刺激引发的生理反射,可以帮助宝宝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所以咳嗽时不必积极止咳,多喝水、增加空气湿度保持呼吸道湿润帮助减轻喉咙的刺激,抑制咳嗽会导致分泌物残留。但如果咳嗽严重影响睡眠进食,或咳嗽时间长且加重,建议看医生。

    常用药物种类及作用,建议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2

 

    常用的感冒药往往是复方制剂,多种药物同时使用时需注意每种药物的成分,以免重叠导致使用剂量过高,出现额外的副作用。

    感冒常见的误区:

2

 

    感冒就需要用抗生素吗?

    90%以上的感冒由病毒引起,病毒感染是自限性疾病,无*药治疗,抗生素对普通感冒的治疗无作用,不会缩短病程,也不能预防继发的并发症,但却有可能引起严重的副作用,并促进细菌对抗生素耐药。

    咳嗽就要吃止咳药?

    咳嗽是一项有助于清理呼吸道的重要生理反射,可向外排出对机体有害的分泌物,是人体自我保护的反应,对人体有益。

    所以说咳嗽不严重时是不需要止咳的,可通过保持室内湿度、1岁以上的孩子可以口服蜂蜜、喝温开水等缓解呼吸道刺激症状。但是咳嗽严重影响到睡眠、饮食,发生腹痛、胸痛难受等,需要遵医嘱使用止咳药。

    有些咳嗽可能是因为诸如气道异物、哮喘、过敏性咳嗽、肺炎、百日咳等引起,需由医生进行判断并进行规范的诊断治疗。

    什么时候需要看医生?

    宝宝出现以下情况需要看医生:

    1.3个月内宝宝,出现感冒即需要看医生;

    2.3个月以上的婴幼儿及儿童,体温38.5℃以上超过3天无好转;

    3.任何年龄体温超过40℃,出现精神差、饮食差,烦躁不安、呼吸困难、喉咙痛、耳朵痛、眼睛红、淋巴结肿大、四肢发冷、面色灰白、精神萎靡、嗜睡、抽搐等任何一种情况需立即看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