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首台(套)保险补偿机制落地

来源:发表时间:2015-05-07阅读次数:1051

浙江在线·浙商网5月6日消息(记者 管吴澄)为了鼓励我国装备制造业企业,加快技术转型和升级,国家工信部、财政部和保监会于今年年初印发《关于开展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机制试点工作的通知》,确定从2015年起开展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机制试点工作。如今三个多月过去了,该险种执行得怎么样?5月6日,2015年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机制试点工作南方片区项目对接会在杭州举行,共有来自19个省、市的280多位代表出席,为解决该政策落地的相关问题。

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机制坚持“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原则,由工信部制订发布《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推广应用指导目录》(以下简称《目录》),保监会及保险业行业协会指导监督保险公司为目录内装备定制综合险,装备制造企业自主投保,中央财政适当补贴投保企业保费。政策出台3个月以来,目前保险公司实际承保9家企业,保险金额2.5亿元。当初,三部委初步测算,重大技术装备推广应用目录内的装备总值是800多亿元。也就是说,投保的装备只是目录内价值总额的0.3%。看得出来,对于这项政策,大家仍有不少疑问。

浙江省作为在相关方面走在前面的省份,省经信委副主任王素娥介绍:“浙江省从2007年开始开展首台(套)产品认定奖励工作,至今已认定首台(套)产品400多项,共计下达省级财政资金2.5亿元,为浙江装备企业加强技术创新、实现重大技术突破起到较大的推动作用。特别是在2013年,浙江省在全国率先开展了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试点工作,首次试点,安排了70万元财政资金撬动了装备产品累计高达1.11亿元的保险金额。”

作为尝到甜头的企业,浙江运达风电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杨震宇上台做了分享。据他介绍,从2010年开始,公司与几家保险公司签署协议,将保质期内风电机组质量问题风险进行转移,降低故障恢复成本。“2013-2014年,公司相继向保险公司保险3次,已获得理赔金额93万余元。”杨震宇说。

据了解,试点期间主要对列入《目录》的装备产品进行保险补偿。对制造《目录》内装备且投保定制化综合险的企业,中央财政按照不超过3%的费率和年度保费的80%予以补偿,补贴时间不超过3年。据介绍,该试点范围已首先纳入了清洁高效发电、轨道交通等14个领域的装备,基本涵盖了装备制造业发展较为迫切的主要重大技术装备。

今天下午,制造企业、用户、保险公司按地域分成六组,进行项目对接和问题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