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读懂全身麻醉

作者:lhl来源:发表时间:2019-10-17阅读次数:981

来源:中国医药报

    很多人一生中都会有与麻醉“相遇”的机会,其中很大一部分手术需要全身麻醉,俗称全麻。对于患者来说,既希望通过麻醉感觉不到手术带来的疼痛,又希望手术之后快速清醒。对于手术医生来说,希望麻醉达到的完美状态则是:患者手术前镇静、镇痛、肌松,手术后*时间清醒,同时恢复身体正常功能。

    现代麻醉:深肌松、浅麻醉

    镇静、镇痛、肌松,俗称全麻平衡三角。镇痛、镇静比较好理解,但肌松是什么,在麻醉中发挥怎样的作用,大众可能就不大清楚了。

    肌松,即肌肉松弛。需要通过肌松药选择性地使身体骨骼肌松弛。骨骼肌多附着于骨骼,受人体随意支配,所以也叫随意肌。神经连接着肌肉,支配其收缩,肌松药则阻断神经与肌肉间的传导,从而发挥肌肉松弛作用。

    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叶铁虎教授介绍,手术或急救时,必须实施人工呼吸、气管插管和其他许多操作。即使在麻醉的情况下,这些操作仍然会引起患者骨骼肌不自觉的强烈收缩,给医护人员的手术操作带来很大困难。如果强行操作,有可能会损伤患者的机体组织与脏器,不仅对抢救和手术都不利,甚至可能危及患者生命。

    这时候就必须使用肌松剂,让患者骨骼肌不再受到神经系统的支配,处于完全松弛状态,以方便医护人员操作和及时抢救。

    1942年1月23号,加拿大的两位麻醉医生*次把肌松药用在一个腹部手术的患者身上。从这天开始,现代麻醉被视为跨入一个新的纪元:深肌松、浅麻醉时代。

    在此之前,要获得一定的肌肉松弛来满足外科手术的需求,往往靠加深麻醉。而加深麻醉会对患者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和机体的代谢产生明显的抑制。此外,深麻醉患者需一定时间才能醒来,睡上一宿是很常见的事。再者,对老年患者来说,加深麻醉是有困难和风险的,所以当时有麻醉禁忌的说法。

    术后残留是麻醉需解决的问题

    经历过手术麻醉的患者可能会有这样的感觉,手术之后“麻药劲”迟迟不能消退。这就是麻醉需迫切解决的问题——肌松药的“术后残留”问题。

    尽管深肌松在临床中获得了很高评价,尤其对腹腔镜手术有益,但也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术中知晓,二是术后残留。

    叶铁虎教授介绍,用了肌松药以后,如果没有给患者充足的镇静药物,患者可能术中就醒了,知道术中发生的一些情况,听到外科大夫和手术器械操作的声音,这就是“术中知晓”。术中可能发生的患者知晓,通过监测麻醉深度基本可以解决。

    术后残留则是会危及患者生命的一个重要问题。叶铁虎教授指出,肌松残留作用是术后早期各类不良事件的重要因素,可能造成呼吸道梗阻、呼吸抑制,肺部并发症增加,二氧化碳潴留,缺氧等,严重者会造成呼吸停止。

    这个问题一直到特异性肌松拮抗剂的出现才得到较满意的解决。在此之前,各国对肌松残留的调查并不乐观。2015年,我国的一个调查显示,在气管拔管时,有57.8%的患者有肌松残留。

    肌松剂和肌松拮抗剂

    肌松剂和肌松拮抗剂是“相爱相杀的一对鸳鸯”。没有肌松剂,就不存在针对它的拮抗剂;肌松剂作用于患者的神经和骨骼肌连接处,手术完成后仍“赖着不肯走”,肌松拮抗剂存在的价值就是要把赖着不走的肌松剂带走。

    各国医学界已充分认识到麻醉中肌松拮抗剂的作用。我国相关指南中强调,在应用肌松剂后应进行常规拮抗。欧洲的指南相关要求更加严格,以解决肌松残留问题。

    特异性肌松拮抗剂在我国获批应用前,临床用的是传统的肌松拮抗剂,不良反应较多,且对深肌松无效,临床应用时有诸多顾虑。特异性肌松拮抗剂的出现弥补了传统肌松拮抗剂的不足。尤其是现代外科手术的微创化、精准化及可视化发展到了一个非常高的境界,这对麻醉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很多患者更希望手术无痛,快速清醒。这就使得深肌松麻醉和特异性深肌松拮抗剂的应用更加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