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争年底实现居家养老服务覆盖全市城乡社区
提升居家养老服务能力是我市“2015年十大民生实事”之一。12日,记者从市民政局了解到,我市从2013年开始推进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建设工作,截至目前,已建成284家照料中心,今年我市将建130家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站),2015年底力争实现居家养老服务覆盖全市城乡社区。
推进居家养老,形成良好氛围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我市人口老龄化形势日益严峻。
截至去年底,我市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口15.8万,占全市总人口的19.05%,其中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2.55万,占老年人口的16.11%,均超过全省平均水平。而居家养老模式投入少、覆盖广,能够解决基本养老需求。
从抽样调查结果来看,除部分常年需要生活照料的老人进机构养老的需求较为迫切以外,90%以上的老年人对就餐、医疗保健等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十分强烈。
近年来,我市通过出台一系列政策、制定一套标准、建立一个平台的“三个一”做法,落实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建设工作。通过政府补助一点、村里补贴一点、社会筹集一点、个人自负一点的“四一点”方式筹集经费,并建立配餐就餐、休闲娱乐、保健卫生等基本服务,解决老人吃饭难、休养难、自理难的“三难”问题。
从已建成的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情况来看,我市居家养老服务成效显著。虽然各照料中心规模、档次、收费标准不一,但都具备了就餐配餐、娱乐休闲等基本功能。
全市5家村办养老机构提供场所、服务和人员,实现了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同步发展,再加上村与村之间的宣传和发动能人捐款捐物,形成了良好的社会氛围。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的建成让老人的满意度很高,大家都希望照料中心能长期运行下去。
加快队伍建设,巩固长效运行
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市的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在建设中,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比如,部分镇乡街道对推进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建设的积极性不高,未对辖区内村(社区)建设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的工作进行广泛发动和布置。有的村(社区)缺乏场所和资金,无法建设照料中心。
此外,有的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只能建立在某个自然村,由于距离、心理等原因,其他自然村的老年人大多不愿意也不方便享受服务。有的行政村老年人过多,仅一家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无法满足需求。
据了解,由于许多行政村(社区)都没有居家养老服务的固定资金来源,导致资金来源不稳定,无法形成常态化机制,部分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的便民食堂因资金不足只能暂时关闭。
作为养老的重要模式,今年我市加快了建设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的步伐,力争2015年底,实现居家养老服务覆盖全市城乡社区。
市民政局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今年,我市将完善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建设规划,科学布局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场所,优先保障老年人口多、需求强烈的村,视情允许老年人口多的行政村布点多个照料中心,照料中心要建成一家,巩固一家,用良好服务的示范辐射效应来促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
此外,我市还要通过建立对不同年龄层老人分级收费的制度,减轻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的资金压力;在政府增加投入的同时,对高龄和困难老人中的生活自理困难对象给予居家服务补贴,发动社会力量积极捐资捐物,投入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同时,培育专业从事居家养老服务的企业和机构,鼓励社会力量和扶持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运营,为居家养老提供资金保障和专业化服务,使居家养老服务走上正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