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宝新:在音乐中 找到自信和快乐

作者:lhl来源:发表时间:2020-06-03阅读次数:975

   


    

    5月26日,一个云淡风轻的日子,吴宁街道的潘宝新带着自己的原创单曲《折赛花》回到东阳拍摄。

    将自己的原创歌曲同婺剧结合,潘宝新做了一次大胆尝试,而《折赛花》恰好是东阳市婺剧团的经典剧目,所以此次拍摄,从服饰、化妆、造型以及场地道具等都得到婺剧团的大力支持和协助。

    在拍摄之前,潘宝新向专业戏曲演员虚心学习手眼身法步,力求在视频中呈现更多的婺剧艺术精髓,向世人展现婺剧艺术的独特魅力。

    这首原创单曲由音乐奇才左拉老师为潘宝新量身定做,大气磅礴,刚柔并济,雌雄唱法难度系数相当大,对于潘宝新来说,对它的演绎是一次巨大的挑战。

    唱了三句

    就听不到自己的歌声了

    聊起对音乐的痴迷,潘宝新娓娓道来。

    从小,潘宝新就喜欢唱歌,纯净的歌声极具穿透力。当时,他的父亲在东阳县人民医院任职,也喜爱唱歌。受父母的影响,潘宝新特别喜欢唱《草原之夜》《我的祖国》之类的红歌,身边的叔叔阿姨和小伙伴都夸赞他唱得好听。

    虽然喜欢唱歌,但因为身材比同龄人瘦小,潘宝新一直不够自信。他不敢在舞台上施展才艺,总觉得自己什么都不如别人。

    初中时,在校元旦晚会上,潘宝新第一次被同学老师推到舞台上,和小伙伴表演了一段相声。虽然当时很紧张,但台下的掌声和欢呼声给了他很大的自信。

    从那之后,他放开了歌喉,频频在舞台上亮相,得到观众的喜爱和认可。

    20世纪80年代,潘宝新在一家纺织厂做修理工,一身油污一身汗,是当时的工作写照。但只要有空闲时间,他就会唱上几首,身边聚集了一群爱听歌的工友。他变得越来越自信,在纺织厂的联欢晚会上,他承担了组织、策划、主持、编舞等工作,初步展示出他的艺术才华。

    1983年,潘宝新在原东阳总工会俱乐部演唱了歌曲《我的中国心》,一鸣惊人,当时被听众喻为东阳的“张明敏”。“我还记得,刚唱前三句时,我就听不到自己的歌声了,因为被台下观众热情的掌声欢呼声淹没了……”回忆往昔,潘宝新依然心情激动,“从那时起,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梦想之路,我不光想当歌唱家,还想当演员。”

    此后,一有机会,潘宝新就登台演唱。在网络缺乏的年代,他的歌声为大家带来了快乐。

    模仿费玉清和李玉刚

    形成特色

    1993年,潘宝新来到杭州,正式进入一家专业艺术团体,成为一名职业歌手。除了平时的练唱,他还经常去酒吧等场所磨炼歌喉,技艺与日俱增。1994年,他被浙江歌舞团选中,担任独唱演员。

    凭借在东阳奠定的良好音乐基础,潘宝新在各个演唱比赛中脱颖而出,屡获大奖,成为当时浙江歌舞团实力派青年歌唱家。

    为了拓展艺术领域,潘宝新又“转型”为一名综艺娱乐主持人,并且走进影视屏幕,在荧屏上成功塑造了多个角色,和明星刘德华、张卫健、冯绍峰、杨幂、陈乔恩、马思纯、井柏然、郑爽等演过对手戏,影视作品有《佳期如梦》《隋唐英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沙果树》《永生》等。

    作为职业歌手,长相清秀的潘宝新在舞台上的演唱风格多变,流行、民族、美声等唱法都融会贯通,雅俗共赏,声情并茂,独具魅力。通过多年学习揣摩,他在戏曲反串演唱领域形成了独特优秀,成为中央电视台“开门大吉”栏目的特邀演唱嘉宾,荣获全国费玉清模仿秀冠军,还能够现场模仿李玉刚的反串演唱。他还出版发行作品《不会分手》《情人眼里出西施》《断桥吟月》《雪做的天堂》《希望》《折赛花》《同路陌路》《一光年》等音乐作品,可以说,在全球任何KTV里面都有他的歌曲载入。

    “这次回东阳老家,我就想发挥自己的专长,为推动家乡的歌手演唱水平,分享传授自己的经验,希望家乡能涌现更多优秀声乐人才。”潘宝新说,生命不息,追求不止,希望在有生之年,能够发挥余热,为家乡培养出更多的艺术人才,让更多的东阳人在舞台上展现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