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中高端养老机构建设 推进“智慧养老”工程 ——访市民政局局长叶文明
来源:发表时间:2015-12-09阅读次数:1212
|
|
“十二五”期间,我市养老事业取得了硕果,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十三五”即将来临,我市养老事业又会有什么新突破、新发展呢?日前,记者采访了市民政局局长叶文明。
记者:“十三五”我市养老事业发展的思路是什么?
叶文明:“十三五”期间,镇村(街道)将对养老事业更为重视,统一思想,继续提升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的服务水平,进一步改善养老环境;机构养老坚持走“医养结合”的路子,加快建设集保健、休闲、康复等为一体的中高端养老机构;
依托“8890”服务平台,打造一支服务团队,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让老人在家就能享受养老服务;落实镇乡、街道职责,发挥村(社区)主体责任,提升服务水平,做好养老服务。
记者:“十三五”我市养老事业发展的工作目标是什么?
叶文明:我市将继续以市场为驱动,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加大资金补助、提供服务场所等优惠扶持政策,着力引进民资兴办养老服务机构,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居家养老服务。
到2020年,全面建成功能完善、布局合理、规模适度、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基本形成“9463”的养老服务总体格局,即94%的老年人居家接受服务,6%的老年人在各类养老机构接受服务,不少于3%的老年人享有养老服务补贴;新增机构床位6350张、全市机构床位总数达到1.26万张、每千名老人拥有机构床位60张。
记者:“十三五”我市养老事业主要有哪些工作举措?
叶文明:扎实推进养老机构建设,协助黉门里健康产业园、红枫林养老中心等中高档养老机构、省重点产业项目的筹建;加快构建养老服务体系,引导社会力量投入养老服务业,创办民办养老机构2至3家;推进“智慧养老”工程,建立“虚拟养老院”,实现养老服务智能化;推动医养融合,支持符合条件的养老机构设立康复医院;分批改造乡镇敬老院,改善五保老人养护条件;加强护理型床位改造,力争到“十三五”期末护理型床位达到60%以上;提升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服务质量,延伸服务内容,星级照料中心达到50%以上。
记者:“十三五”如何加快养老服务业?
叶文明:继续坚持“三高”举措,高起点制定养老规划。制定居家养老、机构床位、公办养老机构建设等规划,对养老服务业发展任务进行逐年分解,建立健全市养老服务指导中心、镇乡(街道)养老服务中心、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站)三级养老服务管理和服务网络;高标准确定优惠政策。明确医养结合、投融资、土地供应、社区服务用房、税费优惠、投资保障权益等众多扶持政策,鼓励更多社会力量投入养老服务业,每年根据实际安排一定的建设用地指标用于养老机构建设;对养老机构提供的养老服务取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对非营利性(或营利性)养老机构建设免征(或减半征收)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高额度推行补贴制度。对民办养老机构、镇乡街道敬老院、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等加大补贴额度,专项奖励为本村(社区)老人提供优质居家养老服务的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