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成就 迎两会 之十大民生实事——我市大气污染综合防治成效明显

来源:发表时间:2016-01-08阅读次数:1047

发布时间: 2016-01-07 10:46:29 来源: 东阳日报 作者: 胡刘斌

还东阳一片蔚蓝的天空

    如今,市民们欣喜地发现,遇到晴朗的天气,抬头常常能看到蓝天白云。这份欣喜完全得益于我市开展的大气污染综合防治工作。据了解,去年以来,我市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全年绝大部分月份,我市城市环境空气优良率达90%以上,在金华地区排名第二;PM2.5指数为42.5,同比下降25%。

关键词:淘汰黄标车

年度目标:淘汰全市所有黄标车。

    进展情况:据市环保局减排科科长胡晓刚介绍,我市约有黄标车1.2万辆,数量虽然不超过机动车总量的7%,但其氮氧化物和细微颗粒物排放量却占所有机动车排放量的50%左右,是机动车排气污染的“大户”。

    我市从2014年9月开始正式开展黄标车淘汰工作,通过主城区黄标车禁行、发放黄标车淘汰补助等措施,2014年淘汰黄标车6300辆。2015年我市加大黄标车淘汰力度,率先实施黄标车全市禁行,是省内第一个实施黄标车全市禁行的县(市、区)。同时,在全市600多个交通监控探头上安装黄标车违禁抓拍系统,强化执法力度。

    截至2015年12月底,我市已累计淘汰黄标车1.21万辆,发放补助资金4300余万元,圆满完成省政府下达的淘汰任务。

关键词:建设工程扬尘治理

    年度目标:全面落实实施工地“7个100%”要求,创建绿色工地10家以上。

    进展情况:建筑工地扬尘是城市扬尘的重要污染源。近年来我市通过大气治理,城市空气质量虽然有所改善,但城市降尘量依然偏多,人民群众对建筑扬尘整治的呼声十分强烈。

    市建管局相关负责人说,我市建设工程扬尘治理实行常态化管理,严格监督检查机制,全面落实实施工地“7个100%”要求,创建绿色工地。同时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培育中天、海天、歌山、东阳三建等特级企业建筑工地扬尘治理先行一步,规范管理,示范带头;通过在建筑工地举行扬尘治理现场会、学习交流经验等形式,促进扬尘治理工作的开展。

    据统计,2015年以来,市建管局、质监站共开展检查480人次,核查了41个在建工程项目,涉及建筑企业31家、监理单位10个、外地进东施工企业3家,建筑面积311万平方米,签发整改通知书126份。经过一年的治理,我市建筑工地施工环境、场容场貌明显改观,建筑施工文明工地创建水平明显提升,建筑工地扬尘治理取得明显成效。

关键词:烟花爆竹“双禁”

    年度目标:全市林区和中心城区全年实施烟花爆竹“双禁”制度。

    进展情况: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相关负责人说,随着人们环保和安全意识的增强,人们对加强烟花爆竹燃放管理的呼声日益强烈。为此,我市从2014年1月1日起对中心城区、全市山林实行烟花爆竹全年“双禁”。

    “双禁”带来了明显的环境、文明和安全等多重效益,深受市民好评。在此基础上,我市扩大战果,从去年10月1日开始,对全市“双禁”范围进行扩面,城区“双禁”范围扩大到吴宁、白云、江北街道全部管辖区域及上卢管理处所辖的迎宾大道东侧绿化带以西区域。

关键词:秸秆禁烧综合利用

年度目标:秸杆综合利用率达86%以上。

    进展情况:2015年7月份,市府办出台了《东阳市农作物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实施意见》以及《关于禁止露天焚烧秸秆的通告》,市农业局为此做了专门调研,并制定实施方案,为这项民生实事工程做了不懈努力。

    市农业局农村能源办主任马康介绍说,针对这项工作,局里着重做好宣传教育,利用多种媒体刊登有关秸秆禁烧的宣传文章,通过农民信箱发布秸秆禁烧信息9.4万余条,在秸秆焚烧易发地段制作、悬挂宣传横幅120条,并印制发放《关于禁止露天焚烧秸秆的通告》1600多份,张贴到每个自然村。

    市农业局先后举办了多期“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培训班”,向我市种粮大户宣传和推广秸秆综合利用各项技术。为更好地推进我市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工作,去年下半年,市农业局指导巍山永良粮食专业合作社申报“省级生态循环农业项目”,计划通过购置秸秆粉碎机、打捆机等设施,建立起完善的秸秆收贮体系,为我市的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树立起一个极具推广价值的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示范基地。

    目前,我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高达90.41%,超过年度目标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