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成就 迎两会 之十大民生实事——我市城区治堵保畅招招见实效

来源:发表时间:2016-01-14阅读次数:1123

来源: 东阳日报 作者: 黄祥

组合拳疏通“肠梗阻”

     “自从望江大桥开通后,我感觉上下班顺畅多了。”昨日,家住老城区的朱女士说,由于在江北工作,她每天都要跨江而行,以前走的不是中山大桥就是东阳江大桥,上下班高峰期都很堵,直到去年这一状况有了改变。

   去年5月底,望江大桥主车道正式通车,成为东阳江市区段上下5公里范围内架起的第7座大桥,不仅拉近了江北和主城区的距离,更有效缓解了交通拥堵,给群众出行带来了便利。而这只是我市城区交通治堵保畅的一个缩影。

优化交通 倡导绿色出行

“骑公共自行车既环保又方便,而且可以锻炼身体,我现在外出办事,只要路途不远,都喜欢骑公共自行车去,有时候一天要骑好几次。”家住市区的蒋先生说。

去年12月,我市在第一期1000辆公共自行车的基础上,第二期2000辆公共自行车陆续投放,受到了市民欢迎。目前除市图书馆、开发区初中租赁点因施工问题未投入使用外,其他133个租赁点已全部投入使用,在给群众带来更多便利的同时,对治堵保畅和节能减排也大有裨益。截至去年底,市民累计租用公共自行车48.3万余次。

堵点治理 引导有序通行

以前,车辆经过海天大酒店前的道路左转到中山路时,会与中山路由南向北直行的车辆发生“冲突”,以致拥堵。这一状况去年得到了明显改善。原来,市交警大队设置了可移动中央隔离护栏,平峰时段隔离护栏打开,车辆可以左转;高峰时段隔离护栏关闭,车辆只能先右转再掉头行驶。

一个个堵点,看上去不大,却影响着道路通行能力。去年,我市还完成了江滨北街与中山路交叉口、学士路与吴宁东路交叉口、学士路与环城北路交叉口等多个堵点改造,并实施商城周边道路单向通行,极大缓解了城区拥堵状况。

停车收费 提升承载能力

   “开车出门,经常在大街上转了几圈都找不到停车位,有时候真想把车随便一丢了事。”市民陈先生说。随着汽车保有量的持续增加,停车逐渐成了有车一族的烦恼。

   为缓解停车难和交通拥堵,提高公共停车位周转率和使用率,去年2月,我市开始实施停车收费,将吴宁东路(南街口至人民路)、飘萍路(吴宁东路至东街)、原公安局停车场、建设路停车场作为试点区域。下一步,我市将扩大城区停车收费区域,计划于1月20日开始,对东街、环城北路、解放路、人民路合围区域实施停车收费。

    为做好城区治堵保畅工作,我市还积极推进智能交通建设,大力整治交通秩序,加大治堵宣传力度,并针对城区路面见警率不高、接处警速度慢、应急处突能力弱等问题,联合交警、派出所、巡特警、刑侦等警种力量,探索出一条集“定点指挥疏导、流动巡逻管控、快速接处警、妥善应对突发事件”于一体的网格化动态巡防交通管理警务机制,在主城区选址建成了7个综合警务室,按照每个执勤点民警+协警7至10人进行配置,取得了明显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