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十年打造制造强省,如何影响我们生活?

来源:发表时间:2016-02-21阅读次数:803

编者按:制造业是浙江省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转型升级的主战场。为了在制造强国建设中,找准浙江坐标点。日前,省政府正式公开发布《中国制造2025浙江行动纲要》,为浙江制造未来十年的发展,规划了一条现实路径。它的实施,将会给我省社会经济发展和百姓生活带来怎样的影响?

到2025年,浙江将成有国际影响力的制造强省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我国经济“三期叠加”阶段性变化与浙江经济转型升级形成历史性交汇,浙江省制造业发展加快步入新常态。

浙江制造业增长速度正逐渐从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转变,制造业增长动力正逐渐从要素驱动为主向创新驱动为主转变,制造业结构正逐渐从中低端为主向中高端为主转变,制造业生产方式正逐渐从传统生产方式向智能制造、协同制造、绿色制造等先进生产方式转变。

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发展,浙江省制造业规模已位居全国前列,2015年浙江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超过1.3万亿元。“我省已具备建设制造强省的良好基础。”张金如说,浙江必须抢抓“中国制造2025”战略机遇,积极应对挑战,完成浙江制造由大变强的战略任务。
《中国制造2025浙江行动纲要》提出,目标到2025年,建成国内领先、有国际影响力的制造强省。全省基本形成有利于创业创新的制造业产业生态,制造业自主创新、质量效益、融合发展和绿色发展的水平进一步提升,制造业结构更趋合理,涌现一批国际竞争力领先的企业和产业集群,在全球产业分工和价值链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

11大产业和11大工程,编织浙江制造强省之梦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工业发展以轻工业为主,工业基础能力相对于制造强国明显薄弱,尤其是与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密切相关的核心零部件、先进工艺、关键材料和技术等制造业基础领域存在短板,是制约浙江省制造业由大变强的症结所在。

此次《纲要》明晰了浙江省11大产业发展重点领域,分别是:机器人与智能装备、新能源汽车与现代交通装备、高端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新能源和节能环保装备、通信网络与智能终端、专用集成电路与新型元器件、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工业软件、生物医药和高性能医疗器械、新材料、绿色石油化工、时尚轻纺业。

数据显示,2015年1-10月,浙江省智能制造装备产量同比增长20.6%,工业自动化仪表与控制系统、轴承数字化、无菌包装数字化、焊接机器人生产线等智能成套装备不仅畅销国内,还远销美国、意大利、法国、日本等国家,同时涌现不少典型示范企业。

在浙江省智能制造发展的三年计划中也提出,到2017年,全省规模以上智能装备产业总产值达到2000亿元,年均增长18%左右;建成一批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智能制造平台,培育50个智能制造特色小镇,10个在全国范围内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智能制造示范基地。

此外,浙江省作为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国家示范区,一直在大力推进两化融合,2014年我省两化融合指数达到86.26,位居全国第三。
“产业选择的依据主要是两点:一是今后一段时期具有重大需求的领域,二是目前已经具备一定产业基础的领域。”浙江省经信委主任张金如解释。在确定产业重点的基础上,《纲要》还进一步明确了要重点发展的细分领域,并对细分领域确定了发展路径和目标定位。

除了11大产业,《纲要》还提出实施11大工程。主要是有针对性地突破现阶段我省制造业发展中的瓶颈和薄弱环节。

从制造大省到强省,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影响?

在明晰的11大产业中,提升传统优势产业智能化水平,成为抢占未来产业竞争制高点的重要抓手。

“‘机器换人’一直是浙江推行‘四换三名’工程中的重要一项,并正在成为推进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而《纲要》的发布可以说为我们这些机器人生产企业又打了一剂强心针。”浙江国自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目前机器手臂在浙江已广泛应用于工业制造领域,未来在此基础上改良提升的智能化机器人将获得更大的市场认可。

国自的愿景,就是让移动机器人从工业到民用,走进千家万户,服务全人类。比如机器人今后可以养老、育儿,能够模仿出母体的怀抱。
面对全球经济萎缩、劳动力成本上升、招工难等问题,“机器换人”节省人力成本、提升产品质量在浙江已经成为共识。比如,永康的众泰控股集团引进12台全自动智能焊接机器人,生产线员工从120人减至30人,产品一次性合格率提高至99%;嘉兴的天之华喷织有限公司依靠国外设备,一年减少1700多万元工人工资。

看到以上数据,也许有人会问“机器换人”的推行是否会造成劳工求职难问题的出现?

浙江省商务研究院院长张汉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是对“机器换人”错误的理解。“浙江省之所以大力推行生产智能化,正是因为传统工业企业面临着招工难的困境,制造业企业招不到工,才会选择通过机器人来替代人力。”

张汉东认为,“机器换人”并非不要人,而是让机器代替人做简单、重复、作业环境差的工作,工人则摇身一变成为操作机器的人,工作由繁重的体力劳动变得轻松体面。“《纲要》发布势必带来企业红利,也将刺激更多的企业进入产业升级阶段,必然推动机器人产业的迅速发展,加快企业由‘劳动密集型’向‘智能型’的转变。”

此外,根据规划,到2025年,浙江制造业重点领域全面实现智能化,试点示范项目运营成本比2015年降低50%,产品生产周期同比缩短50%,不良品率同比降低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