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东阳日报 作者: 通讯员 陈煌 记者 郭好进
市人大开展财政支出资金绩效评价为民看好“钱袋子”
近日,市人大常委会召开第六十七次主任会议,听取政府财政支出资金绩效审计(评价)情况汇报。这是自《预算法》修订实施后,市人大首次对财政支出项目和专项资金进行绩效审计和评价。
盯牢民生实事和工业短板
投入财政资金之后,花得是否值,关键要看绩效。长期以来,财政监督侧重财务合规性检查,忽视对资金分配效果、资金使用效率以及产出结果的监督,造成不少低效和无效支出。市人大抓住《预算法》修订实施的契机,于去年6月修订了《关于市级财政预算审查监督的办法》,明确规定“每年确定2至3个财政资金投入数额较大、涉及重大民生事项的专项资金,进行绩效审计或评价”,为全面推进预算绩效评价提供了制度保障。
绩效审计审什么,评价评什么?重点和突破口应该放在哪?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年初进行专题讨论研究,拿出了具体的工作实施方案,确定了以民生实事、工业短板项目为重点,将污水处理三期建设项目列为绩效审计内容,将2015年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资金、2015年“两化”融合专项补助资金等2个项目列为绩效评价内容。
“污水处理、居家养老服务是重大民生实事,‘两化’融合有益于补齐工业‘短腿’,这三个项目的选择极具针对性,都是人民群众反映集中、事关东阳长远发展的一些议题。”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徐立刚表示,人大开展绩效审计(评价)就是要督促政府用好财政资金,让政府和相关部门树立起“要钱不能再随意,花钱必须讲效益”的绩效理念。
首次引入第三方评价
在人大监督中引入第三方评价,是增强监督实效的积极探索。市人大根据《预算法》规定,首次组织对政府财政专项资金支出绩效进行第三方评价。
“这是我们事务所第一次受市人大委托进行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有压力,但也动力十足。”众华联合会计师事务所的张雪燕说,为了更好地做好绩效评价工作,真实反映绩效情况,事务所还分别成立专门的绩效评价小组。
评价小组实地勘察了我市10个镇乡、街道的181家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和2家民办养老服务机构,抽查项目占比58.25%,抽查项目补助金额1443.46万元,占比70.81%;“两化”融合项目核查18个,抽查占比64%,抽查项目奖补资金395万元,占比79%,基本反映了两项财政专项资金支出绩效的真实情况。
绩效评价,采用综合得分和等级评定的方式进行。其间,市人大财经工委对绩效评价方案进行了审查,特别是针对样本确定、评价方式、评价指标和分值设置提出修改意见。最终,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综合得分85.91,评价等次为良好,这与我市2015年的实际工作成效相符。“两化”融合专项补助资金绩效评价综合得分87.89,评价等次也为良好。
市人大财经工委主任孙毓良坦言,以前受人力、精力和专业能力的局限,人大对财政预决算的审查监督主要偏重于对预决算合法性、合理性和真实性的审查监督。“现在我们可以委托第三方,让第三方站在更客观、更公平公正、更专业的角度进行评价,为人大的监督奠定更真实的基础。”
注重长效管理机制完善
查摆问题的目的是解决问题。
财政支出绩效审计(评价)结果,只有应用于工作实际,才能体现其价值。在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上,与会人员对三个项目存在的问题都提出了针对性的意见建议。
根据污水处理三期工程绩效审计结果,市人大要求政府及相关部门引起高度重视,切实做好雨污分流,污水处理公司应加强内部管理,加强对第三方运行的监管和资金管理。同时,要举一反三,加强对政府投资项目建设中类似问题的分析总结,严格制度执行,解决项目资金管理不到位、工程发包和变更不规范等顽疾,必要时抓住典型、严肃追责。
“由于政府前期推开面太广,但后续营运资金因村级补贴和社会筹集出现问题,导致养老服务照料中心运行率偏低。”为此,市人大提出建议:应建立保证正常运行的长效机制,因地制宜,探索运行模式,提高运行率,加大财政投入,充分利用民间资本,实现两条腿走路,并加强安全卫生管理,真正使民生实事受惠于民。
“两化”融合资金绩效评价中发现的问题,主要集中在资金利用率低、补助政策享受面不广、补助力度不足等,市人大建议政府完善工业企业奖补政策,统筹奖补资金,利用第三方平台,服务小微企业发展,提高财政奖补资金绩效。
市人大要求政府及资金(项目)主管部门提出整改工作计划安排,并在一个月内报告整改情况,市人大将加强整改落实情况跟踪督查。
“政府要健全和完善财政资金绩效监管的长效机制,以后的项目开展才能少走弯路。”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施侍伟说,接下来,人大将不断完善绩效评价机制,把预算绩效监督作为常态性监督工作,切实提高对财政预决算监督的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