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李斐铭 李鹏
5月25日,2019年度全国深化医改经验推广会暨中国卫生发展高峰论坛在古城西安召开。此次大会由《中国卫生》杂志社、《健康报》社主办。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王贺胜等千余名来自全国各地卫生行政部门,各大医疗机构的医改操盘手、实践者参加了会议。
大会现场
会上对2018年度“推进医改,服务百姓健康”十大新举措、十大新闻人物进行风采展示和颁奖。
王贺胜副主任为获奖单位和个人颁奖,东阳市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院长应争先荣膺“十大新闻人物”,登台领奖。
东阳市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院长应争先(左三)上台领奖
十大新闻人物:应争先
应争先,现任医院党委书记、院长。兼任中国医院协会县市分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医院协会副会长、县市分会主任委员。是浙江省第十二届党代表,浙江省第十二届、十三届人大代表,东阳市人大常委。全国优秀院长、最具领导力中国医院院长、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优秀管理者,金华市拔尖人才。荣获“浙江省千名好支书”、“浙江省优秀党员”称号。
应争先在医院管理领域探索和研究30余年,在全国率先推进公立医院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创立医疗增加值管理理论,引入现代管理理论和实践新成果,逐步建立起一整套以精细化管理为核心的医院管理制度框架和管理策略,在人事分配、绩效考核、成本管理、人才培养等的精细化管理方面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效。主办单位评价他是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先行者。
25年冲锋在公立医院体制改革前沿
1993年,东阳市委决定对东阳市人民医院进行管理体制改革。时任医院改革办主任的应争先大份量参与了这场前所未有的改革。东阳市人民医院建立了国内首例现代医院治理结构,尝试政事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管理体制。在此后的20多年里,应争先在副院长、院长、书记兼院长等管理岗位上,一以贯之地致力于实践、探索和完善,使之成为新医改形势下我国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的“理想模式”,东阳市人民医院被《健康报》誉为“医疗领域的‘小岗村’”,为我国医改初级阶段建立现代医院制度作了有效探索,提供了有益经验。
东阳市人民医院在全国率先实行法人治理结构改革的经验被吸收到2009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医院成为公立医院改革“样榜”,参观取经者纷至沓来。2009年4月,就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刚刚颁布《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之际,应争先联合“人民网”共同在东阳举办了“中国医院院长论坛”,医院管理者300余人共商医改,倡导建立现代医院制度,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
20年把医院做成精细化管理标杆
应争先是公认的“精细化院长”,通过20多年的艰苦努力,他把东阳市人民医院这个普通的县级医院做成了全国著名的“精细化管理标杆”。
早在2000年时,应争先把经济运行管理作为精细化管理的突破口,在东阳市人民医院创立了以医疗增加值为评价目标的医院经济运行管理模式,率先提出“医疗增加值”评价体系,使医院运营绩效大幅提升,患者费用不高,实现了“腾空间,调结构”的目标,医院自我发展能力领先同类医院。他创立“四条红线法”,有效控制门诊、住院的药品费用,多年来一直把药占比控制在同类医院的低水平。
2002年,他在薪酬制度改革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冲破艰难险阻在全国公立医院中率先实行了内部岗位绩效工资制,建立了与职工的技术价值、工作贡献相适应的公立医院内部薪酬分配体系,充分运用以岗位绩效工资制为主体的等多元分配方法,调动了员工工作积极性,提高了工作效率,激励了人才成长,留住了优秀人才。
他力推精细化医疗质量管理,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经验,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并引入平衡计分卡、品管圈、丰田生产方式等现代管理工具,使医疗品质得到持续改善,重要医疗质量指标居全省前列,质量评价数据被浙江省卫计委质评办列为全省唯一的质评参照。医院先后荣获东阳市政府质量奖、金华市政府质量奖和浙江省卓越经营绩效奖。其做法和成效,多次被国家级、省级媒体报道。
精细化管理在全国遍地开花。2013年,应争先在东阳主办了全国医院精细化管理学习班,300多位医院管理者到会。2014-2015的两年里,应争先在东阳主办了12期浙江省精细化管理培训班,全省各医院的所有院级和主要中层干部全部参加了培训。作为浙江省医院精细化管理培训基地,推进了全省医院管理水平的提升,对医疗行业改革和发展作出较大贡献。
倾力提升能力,提前实现“90%病人在县域诊疗”任务
应争先深知,县级公立医院是基层群众健康的“守门人”,国家医改的重要环节,只有持续提升县域医疗服务水平,才能不断满足人民的健康需求。
2010年以后,应争先主导推出住院医师培训的“五位一体”模式,这一模式是根据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要求,结合国内外住院医师培训的成熟经验创立的,包含了住院医师(三年)和专科医生(七年)共10年的培训计划,使年轻医生的成长速度显著加快。2017年,医院成为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县市级医院第一批)。他主导实施“一科一标杆,一科一计划,一科一特色”专科技术发展战略,推进“内科有创化,外科微创化”,使医院实现了心梗病人零外转、脑卒中病人零外转,每年完成心脏冠脉搭桥、主动脉置换、先心、换瓣等心外科手术200多例,肺癌、胃癌、肾癌、大肠癌等实现了常规腔镜下手术,20余个病种技术排名(DRGs)位列浙江前20位。2015年提前实现了90%住院病人在县域内诊疗的医改任务。医院能力提升和质量管理的做法和成效作为县市医院的代表,于2018年6月7日被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专题报道。
把东阳医共体建设成为浙江标杆
2017年,61岁的应争先又投入了另一场前所未有的医疗卫生改革,再次成为全国行业聚焦的卫生改革“明星”。2017年下半年开始,作为浙江省11个试点县市之一县的龙头医院院长,应争先挑起东阳市医共体改革大梁,担任医共体管理中心执行副主任和牵头医院院长,没日没夜投入这场前所未有的改革。在市委市政府和市卫生计委的支持下,建立起一系列医共体内部管理制度,医共体建设轰轰烈烈展开。医共体内部薪酬实行工资总额动态管理,激活了医共体全体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建立了医共体基层医疗机构质量管理体系。创立了“人才池”机制,为扩大和稳定基层医疗机构的人力资源打下基础。创建了全科医生业务能力模块化培训模式,为快速提高全科医生的医疗服务能力提供了方法和路径。通过一年的试点运行,医共体初见成效,县级医院和基层医疗单位紧密型“土豆泥式整合”逐渐形成,成员单位技术人员队伍稳定,工作积极性得到了有效激发,新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稳定运作,分级诊疗呈现良好势头。2018年年1-12月,基层医疗单位门诊量上升25%以上,而市级医疗单位只增2-3%。东阳医共体作为全省试点的典型在现场会上介绍,其改革成效得到了省委省政府领导的充分肯定。